科技创新总体成就 - 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科技强国根基不断夯实[1] - 国际科技合作广泛深入,加速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1] - 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从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2] 研发投入与基础研究 - 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2] - 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8%,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2] - 2024年基础研究经费达2497亿元,较2020年增长超过70%[2] - 研发人员总量和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及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2] 区域创新与产业集群 - 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支撑引领作用增强[2] - 深圳—香港—广州跃居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榜首[2] - 成渝、武汉、西安区域科创中心建设加快推进[2] 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 - 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3] - 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3] - 已建成约460万个5G基站[3] - 光伏、风电新增装机连续4年超过1亿千瓦[3] - 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突破40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3] 未来产业前沿布局 - 超前布局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4] - 国内涌现多个国际先进水平的通用大模型,部分模型准确率突破95%[4] - 人形机器人整机技术实现突破,在汽车制造、物流等场景加速落地[4] - 脑机接口技术已帮助截瘫患者站立行走,盲人恢复光感[4] - 国产脑起搏器全面商用,临床已帮助3万名帕金森病患者改善运动功能[4]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与成果转化 - 2024年524家中国大陆企业进入全球工业研发投入2000强,占比26.2%,较2020年增加4.8个百分点[5] - 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万家,较2020年增加83%[5] - 2024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6.8万亿元,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5] - 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深化产学研合作[5] - 形成多层次技术交易网络,包括3家国家知识产权交易机构、12个示范区、1084家技术转移机构、19000多家研发平台和1.6万家孵化载体[5][6] 科技金融支持体系 - 2021年以来科创板首发上市376家企业,首发募资超6000亿元[7] - 2025年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达8000亿元[7] - 引导创业投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预计带动近1万亿元资金[7] - 布局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基金,签约金额突破3800亿元[7] - 推动设立科技产业融合基金等,规模将超3500亿元[7] - 截至6月底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3.46万亿元,同比增长22.9%[7] - 健全资本市场“绿色通道”机制,推出科创板改革“1+6”措施[8] - 债券市场“科技板”已有288家主体发行超600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8] 未来发展规划 - 未来五年是关键攻坚期,将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9] - 超前谋划布局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加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9]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9] - 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强化科教协同育人和产学研融合用人[9] - 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联动[9]
助力新兴产业发展,完善科技金融体系,这场发布会信息量大
中国证券报·2025-09-18 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