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济宁邹城“片区化打造”,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齐鲁晚报·2025-09-19 00:24

片区发展模式与成效 - 邹城市通过整合区位相邻、产业相似的村庄打造乡村振兴片区,三年成功打造38个特色片区,其中2个为省级示范片区[1] - 片区模式打破行政壁垒,通过“跨村联建”成立14个片区党委,带动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5700余万元,近3000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平均增收6200元[2][3] - 全市片区新上、重组、提升经济项目291个,投资额突破50亿元,片区内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2.93亿元,其中50万元以上村庄148个[6][7] 具体产业发展案例 - 城前镇“农文旅融合型”片区每年吸引游客6.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00万元[1] - 石墙镇张楼片区发展木耳种植120余亩,建有40座大棚和1座菌包厂,总经济收入达500万元,同比增长60%[2][3] - 郭里镇凤凰山片区通过土地流转建11个智慧大棚,年产蔬菜20万公斤,年收入1000万元,带动60余人就业,每人年增收3万元,村集体年增收12万元[3] - 香城镇苗马片区整合8500亩土地发展特色种植,经营成本每亩节约200至300元,收益每亩提高10%,预计片区集体经济收入超500万元[4] 资源整合与资金支持 - 通过“百企兴村”数字化平台引导7个市属国企与100个村庄联建,落地经济项目42个,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831万元,带动2300人就业[6] - 引导202名第一书记参与片区建设,累计争取扶持资金800万元,打造28个项目,增加片区村集体经济收入260万元以上[6] - 盘活闲置资源建共富工坊71处,带动就业1383人,人均年增收1.8万元,村集体增收124万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