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掣肘减弱 我国货币政策“以我为主”姿态更从容
上海证券报·2025-09-19 03:04
货币政策外部约束减轻 - 美联储开启降息导致美债收益率下行和美元承压,减轻了人民币汇率压力,为货币政策打开空间 [1] - 美元指数跌破97关口,最低下探至96.2179,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度升至7.1056 [1] - 中美利差压力减轻为中国货币政策带来更宽松的外部环境,货币政策调整空间将更大 [1] 货币政策内部掣肘 - 银行息差承压等内部因素对货币政策的潜在掣肘更大,可能影响进一步降息空间 [2] - 二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再度下探至1.42%的新低,明显收窄的净息差会制约降息空间 [2] - 货币政策需兼顾稳增长与防风险,避免一次性大幅度全面降息导致银行面临更大净息差压力和资产泡沫风险 [2][3] 未来政策工具展望 - 降准降息依然具备空间和可能,预计三四季度可能降准0.25到0.5个百分点 [5][6] - 四季度降息的可能性在提升,基本面相关指标的走势是决定降息节奏和幅度的关键变量 [6] - 降准优于降息的操作思路更容易兼顾稳增长与防风险,因单纯降息对消费与投资拉动效应有限 [2] 政策协同与结构优化 - 财政货币政策有望进一步加强协同,更好统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及央行国债买卖操作等 [6] - 货币政策重点要在优化结构方面下功夫,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可继续发挥牵引带动作用 [6] - 需更多依靠结构性政策与财政货币政策协同提高乘数效应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