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强化信贷保障支持乡村全面振兴
经济日报·2025-09-19 05:59

政策支持与信贷投放 - 中国人民银行在2025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上半年继续组织实施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五大专项行动,强化粮食安全、乡村产业等重点领域融资保障 [1]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要求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金融供给,并加大对生物育种、农机装备、智慧农业等领域的金融投入 [2] -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并自2025年4月1日起将支农再贷款和支小再贷款合并为支农支小再贷款以优化管理 [2] - 2025年二季度末农村贷款余额38.95万亿元,同比增长7.4%,上半年增加2.15万亿元;农户贷款余额18.59万亿元,同比增长3.7%,上半年增加3934亿元;农业贷款余额6.9万亿元,同比增长8.1%,上半年增加5451亿元 [4] 金融机构实践与业务增长 - 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开化农商银行加大对茶叶加工、乡村文旅等领域信贷支持,江苏银行宿迁分行探索村办企业贷款帮扶模式以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 [3] - 深耕县域市场已成为商业银行新兴业务增长点,商业银行需聚焦国家粮食安全、乡村产业和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不断创新产品服务模式 [4] - 在山东东营市,监管机构引导东营银行等金融机构聚焦黄河口滩羊产业,有效破解养殖区改造、育种扩繁等融资难题,上半年利津县滩羊贷款余额达24.11亿元,较年初增加5.82亿元 [8] - 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36万亿元,同比增长12.3%,普惠小微贷款持续赋能县域乡村经济发展 [8] 科技赋能与数字金融 - 金融监管部门引导银行机构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涉农信贷服务质效 [5] - 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泰顺农商银行通过加快数字化转型,利用数据模型精准评估涉农主体融资痛点,并加大小额信用贷款授信以助力农业稳产增收 [5] - 随着手机银行、网上银行普及,涉农贷款申请、审批、发放基本实现全流程线上化操作 [6] - 专家建议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贷款快速审批和发放,并加快构建农村信用评估体系以实现动态风险识别与智能审批 [6][7] 服务优化与体系构建 - 专家建议银行可结合种植大户的农作物生长周期和市场价格波动趋势,推出灵活的贷款产品,在种植前期提供资金,在收获期调整还款计划 [6] - 应加快夯实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并完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为银行提供更全面的客户画像 [7] - 建议优化农村金融体系,构建银行业金融机构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的多层次、差异化体系,避免大型机构过度下沉带来的“掐尖现象”和“挤出效应” [9] - 加强对农信社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指导,继续深化新一轮农信社改革以增强其服务能力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