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国彭博社刊文:世界开始讨厌美国品牌了吗?

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范围内反美情绪上升导致消费者对美国品牌兴趣降低,这可能引发美国品牌失宠的长期结构性转变 [1][2] - 美国品牌面临挑战的根源在于美国政府政策转向施压和经济胁迫,损害了美国软实力和品牌吸引力 [1] - 美国企业可借鉴沃尔玛等公司的成功经验,通过本地化运营策略淡化美国标签,以应对地缘政治风险 [3][4] 反美情绪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 麦当劳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警告“反美情绪的上升”可能导致消费者减少购买美国品牌 [1] - 李维斯公司指出英国“反美情绪高涨”可能影响其产品销售 [1] - 加拿大和丹麦超市给美国商品贴标识,反映消费者避开美国商品的趋势增强 [1] - 凯度公司调查显示美国以外37%受访者因关税问题将不再购买美国产品和服务,加拿大该比例达57% [2] 美国品牌吸引力结构性转变 - 欧洲央行经济学家预测美国品牌失宠可能是“长期结构性转变”而非短期抵制 [2] - 欧洲消费者购买非美国产品更多出于偏好而非价格,表明是基于情感的决定 [2] - 美国在品牌金融咨询公司《2025年全球软实力指数》中得分停滞,中国攀升至第二位达历史最高水平 [2] - 韩国软实力排名上升12位,得益于韩流和《鱿鱼游戏》等文化产品 [2] 企业应对策略与案例 - 沃尔玛在美国以外市场不被视为美国公司,在反美情绪强烈的加拿大成为增长最快零售商之一 [3] - 沃尔玛2025年1月承诺在加拿大进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投资,在墨西哥参与招聘被美驱逐公民计划 [3] - 沃尔玛2006年因未遵守德国文化规范退出该市场,此后转向与当地企业合作或改名运营 [4] - 企业需吸取教训避免妄自尊大的国际扩张,通过本地化策略赢得当地消费者 [4] 美国企业面临的挑战 - 美国企业首席执行官不愿远离政府政策,担心遭到报复 [3] - 亚马逊董事长杰夫·贝索斯因政府压力结束关于商品显示关税的审议 [3] - 随着美国全球声誉受打击,越来越多公司需靠自身而非依赖美国软实力赢得市场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