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雷军的敌人越来越多?两位网络大V,同时向小米开炮
搜狐财经·2025-09-19 07:15

核心观点 - 小米汽车面临由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舆论危机,并升级为对品牌价值观的质疑 [1][3][5] - 公司深陷复杂的舆论环境,负面事件被放大,流量红利出现反噬效应 [13][15][17] - 尽管车型成为市场爆款,但公司的品牌建设和形象重塑面临严峻挑战 [17] 产品质量问题 - 小米YU7车型后排门板内部存在异响问题,表现为类似“小铁珠砸塑料片”的声音,售后多次维修未能根本解决 [3] - 车辆异响问题并非个案,出现类似问题的YU7车主数量众多 [3] - 有车主发现新提的YU7挡风玻璃出现“测试车”字样的痕迹,疑似为测试样车而非全新车辆 [11] 舆论危机与品牌质疑 - 拥有近500万粉丝的博主闫闯公开表示不再使用小米产品,称原因为“价值观不一致”,将质量讨论升级至品牌价值观层面 [5][13] - 舆论场反应激烈,部分网友支持博主敢于代表车主发声,也有网友质疑其动机或因未获得商业合作机会而发难 [13] - 舆论环境复杂,存在猜测认为可能有竞争对手进行“黑公关”推波助澜 [15] 历史负面事件叠加 - 今年3月底,一辆小米SU7在安徽高速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导致三人死亡,引发国家监管部门介入并对智驾行业加强监管 [8] - 小米SU7 Ultra车主发现花费4.2万元的“挖孔碳纤维机盖”未具备官方宣传的功能 [8] - 公司宣传售价169元的磁吸纸巾盒为车规级配件,但车机芯片被网友发现是消费级,与2000元红米手机同款,引发核心零部件标准争议 [11] 行业竞争环境 - 竞争对手如蔚来、极氪等品牌的经销商曾推出“转购补偿”政策,专门用于报销小米YU7的5000元锁单定金,意在直接争夺客户订单 [15] - 汽车行业竞争白热化,处于生死存亡关头,任何关于公司的负面信息都可能被放大利用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