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观平:因城施策破解千城一面
经济日报·2025-09-19 08:05
城市发展战略转变 - 中国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推动城市差异化、高质量发展成为核心[1] - 政策要求因城施策增强城市发展动力,培育壮大城市发展新动能,避免产业布局同质化[1] - 城市产业布局不应盲目追逐热点如人工智能、算力、新能源汽车,而应匹配自身实际条件[1] 产业发展策略 - 产业结构趋同易导致资源分散和恶性竞争,制约地区经济发展[1] - 各地应立足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将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例如西部地区发展冷凉蔬菜和云计算散热产业[2] - 合肥利用科创优势发展新兴产业,长春依托汽车工业基础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苏州与上海错位发展是成功范例[2] 长期规划与战略布局 - 城市产业发展需具备长远眼光,用中长期规划指导发展,是重要的治理经验[2] - 产业发展是战略布局,需考虑当前产业现状并预测未来趋势,以保持独特竞争优势[2] 生活性服务业发展 - 城市特色发展需满足民生需求,着力补齐健康、养老、教育、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短板[3] - 生活性服务业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承载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释放就业潜力和扩大内需[3] 区域协同与城市群建设 - 需构建城市协调发展新格局,通过产业分工和深化协作促进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自由流动[3] - 加快城市群协同创新,带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以实现创新、宜居、美丽等现代化城市目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