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核心观点与消费者反馈 - 薛记炒货因其高昂的定价被消费者调侃为“薛记珠宝店”,线下门店坚果类产品动辄上百元一斤,网红产品普遍在五六十元一斤,例如黑糖清梅一颗约合2元 [1][3] - 公司店员存在通过积极推销和多装产品以提升销售额的行为,部分品类有销售提成,导致消费者在不知情下产生高额消费,例如有消费者一次购物花费208元 [1][3] - 部分消费者已形成应对高价的策略,通过明确指定消费金额(如“要20块钱的这个”)来控制预算,避免“价格背刺” [5] 公司发展历程与资本表现 - 公司在2022年9月完成6亿元A轮融资,由启承资本和美团龙珠投资,为当时零食赛道自2021年腾讯投资卫龙后的最大一笔融资,资金计划用于门店拓展、工厂建设及数字化投入 [8] - 公司门店数量从2022年底的736家增长至2023年底的920家,并在2024年突破1000家,但自2022年A轮融资后未有新一轮融资信息放出 [9] - 消费行业一级市场融资遇冷,2023年融资额仅为300亿元,是2022年的一半,加大了公司获取新融资的难度 [9] 公司当前困境与战略调整 - 公司业绩从2024年2月开始下滑,创始人公开承认面临困境,并开始“断臂求生”式的自救 [12] - 自救措施包括大规模注销直营门店运营公司(如薛氏在济南、上海、南京的分公司)以收缩战线,并自2024年2月起大举开放加盟,进入山东、安徽等新市场 [13] - 加盟门槛高,以80平方米标准店为例,启动资金需近百万元,加盟商需提供不低于1000万元的资金证明 [13][15] - 公司核心战略发生重大调整:产品定位从“高品质”转向“有品质、性价比高”;扩张策略从“大规模开店”调整为“建立防火墙”;创始人亲自下场抓电商业务,2023年组建电商事业部,拥有万余平米仓库,日发货数万单 [17] 行业竞争格局与市场环境 - 2024年中国零食行业市场规模接近1.4万亿元,同比增长5.3%,预计2030年突破1.8万亿元,但行业整体转为微增市场,竞争加剧 [5][17] - 行业呈现“大行业,小企业”特征,市场集中度低,进入门槛低,细分品类众多 [18] - 传统零食巨头(如洽洽食品)通过拥抱量贩渠道获得增长,例如与头部零食量贩店合作后,月销售额从2023年12月的3000万元增长至2024年1月的近5000万元,对薛记的高价策略形成直接冲击 [20] - 薛记的网红产品(如奶枣)和门店模式被大量模仿者以更低价格复制,同时公司内部门店过度密集导致同区域竞争激烈,有店员透露日均订单约50单,平均客单价约50元 [20][22] 公司面临的挑战与未来选择 - 公司成本结构导致降价空间有限,尽管定价高但利润“其实没多少” [25] - 品牌定位从高端“薛记珠宝店”转向“性价比”面临挑战,品牌形象转变需要时间,且“现炒新鲜”的差异化优势因竞争对手(如琦王花生、熊猫沫沫)的模仿而被稀释 [25] - 公司主要客群为30-40岁宝妈,消费动机包含情感诉求,但在消费降级背景下,消费者趋于理性,情感溢价消费快速萎缩 [22] - 行业正朝性价比与质价比兼有的方向发展,薛记炒货需在坚持高端定位与拥抱性价比之间做出艰难选择,并找到真正的护城河 [23][25][26]
薛记炒货的“高价困局”
36氪·2025-09-19 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