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 赋能产业创新跑出“加速度”(人民网)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是连接创新与产业的关键纽带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1] - 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与保护体系、运用体系协同联动 加强重点领域公共服务供给 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打造新场景 [1] - 国家知识产权局强调公共服务需发挥优化资源配置、激励创新和赋能产业功能 提供普惠均等和精准可及的服务 [1] - 中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 为各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 地方公共服务创新实践 - 北京市构建1+17+N多层级公共服务体系 包括1个市级中心、17个区级中心和111家工作站 实现普惠下沉和资源整合 [2] - 北京市将持续深化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 推动AI赋能 加强基层服务队伍建设和重点领域非基本公共服务 [2] - 福建省漳州市推出益企证零成本取证存证平台 建立跨19省56地市协同维权网络 深化与法院协调联动 大幅压缩企业维权流程与时间 [2] - 该机制被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优秀营商环境先进经验向全国推广 [2] - 各地持续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为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提供新实践路径 [2] 企业与机构服务模式创新 - 中国移动以服务自身到普惠产业为路径 发起信息通信产业知识产权联盟 推动中国企业主导国际专利池规则制定 [3] - 搭建鲁班桥成果转化平台促成技术对接 推动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 服务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所创新 [3] - 西北工业大学构建贯穿科技成果全周期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通过学科服务+知识产权双轨模式深度嵌入科研团队 [3] - 提供专利导航和高价值专利培育服务 成功支持多个项目实现军民转化和产业化 [3] - 广州实验室实施科研项目全过程知识产权管理 从立项前技术查新到结题后转化全流程把控专利质量 [3] - 发明专利授权率高达94.8% 为专利转化运用奠定良好基础 [3] 中小城市公共服务创新 - 江西省吉安市针对中小企业集中和资源有限现状 由政府搭台建立服务总枢纽 聚焦供需双轮驱动整合资源 [4] - 形成企业需求、服务资源和供需匹配三张清单 开展供需精准匹配 为同类中小城市提供可复制推广的新路径 [4] 数字化发展方向 - 国家知识产权局与知识产权出版社分别从国家平台建设与行业转型视角 阐述知识产权服务数字化发展方向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