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睡城”到创新之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要素配置试验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19 13:17

高校与教育设施建设 - 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正式投用 迎来6000余名研究生新生 [1] - 清华大学通州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进入装饰装修阶段 近零能耗千人报告厅预计本月底外立面亮相 [7] - 北京服装学院通州校区和北京卫生职业学院新院区即将投用 后者预计明年9月投入使用并新增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和老年护理专业 [2][20] 产业与经济发展 - 金融业增加值占通州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连续三年保持10%左右 2024年引进阳光数智等23个金融及关联项目 [8] - 小米汽车和中芯京城带动汽车制造和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增长 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居北京市首位 [8] - 新能源汽车与交通设备产业成为通州区最大细分工业产业 数字经济规上核心产业收入超600亿元且增速居全市前列 [8]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 北京城市副中心被列为全国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之一 聚焦生命健康、人工智能、自主可信计算和信息安全等新业态新领域 [4][10] - 研究探索建立国有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 对用于研发投入的国有资本免于增值保值考核并完善容错免责机制 [4][12] - 推动更高水平金融开放合作 加快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建设 [17] 人才与国际化发展 - 拓宽境外职业资格认可范围 探索纳入科技和建筑等领域更多境外职业资格 [14] - 《北京市国际职业资格认可目录(2025年版)》发布 认可的国际职业资格由149项增至163项 [15] - 支持建设国际化技术转移平台 吸引国际一流技术转移机构落地 [13] 区域协同与养老服务 - 以养老为重点深化服务业领域改革 与河北燕郊协同发展养老社区(约8000套居所和16000张床位) [19] - 京津冀三地共建医联体115个 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达1300多家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基本全覆盖 [19] - 完成全国首单住宅类不动产信托财产转移登记 以房产为媒介实现养老规划和财富传承需求 [20] 基础设施与投资 - "十四五"期间北京城市副中心每年保持千亿投资强度 推动技术、土地、人力资源、数据和资本等要素集聚 [3] - 华夏银行总部、北投集团总部和同仁堂集团总部等国企总部入驻副中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