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新能源旅行车市场在2025年迎来供给侧井喷,多款重磅车型集中入场,标志着该小众细分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3][12] - 在电动化转型浪潮下,自主品牌凭借产品定义权与定价权,有望解决传统燃油旅行车“叫好不叫座”的困境,为市场带来新转机 [3][7][12] - 新能源技术(如空悬普及)和主机厂资源倾斜,正系统性提升旅行车的产品力与综合使用体验,使其短板得以补齐、长板充分发挥 [7][9] 新能源旅行车市场动态 - 本周两款重磅新车共同入场:享界S9T(售价30.98万元-36.98万元,纯电与增程并行)与奥迪E5 Sportback(售价23.59万元-31.99万元,纯电) [1][3] - 市场参与者显著增多,除上述车型外,还包括极氪007GT、腾势Z9GT、比亚迪海豹06DM-i旅行版等,呈现“忽如一夜春风来”的爆发态势 [3] - 鸿蒙智行选择此时进入旅行车赛道,华为高层表态体现了公司对该品类前景的重视,旨在依托品牌光环撬动小众市场 [11] 历史背景与挑战 - 旅行车(Wagon)上世纪50年代盛行于欧洲,但进入中国市场后因售价过高、用车环境偏差、消费者偏好SUV及合资品牌资源投入不足等因素,始终未能规模化 [5] - 该品类在中国车市长期处于“叫好不叫座”的状态,未能建立起足够的客群与文化以支撑主机厂的订单与盈利需求 [3][5] 电动化带来的变革 - 定价策略发生根本转变,新能源旅行车与同品牌同级别轿车价格拉齐甚至更低(如蔚来ET5T与ET5同价、极氪007GT起售价低于极氪007),展现出极大诚意 [7] - 产品力发生翻天覆地蜕变,在装载空间、二排头部空间、操控性及外观造型上具备优势,且通过空悬下放提升了通过性,短板得以补齐 [7][9] - 自主品牌取代合资品牌成为市场主导者,对旅行车品类更加专注与用心,将其视为内卷市场中可能存在的蓝海机会 [7][9]
披上“电动化”外衣,旅行车就能支棱起来了?
36氪·2025-09-19 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