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市场AI投资概况 - 2025年至今有764家AI公司获得风险投资,总投资额达830亿元,获投公司数量为近5年新高[4] - 市场资金呈现高度集中态势,融资额前20的公司拿走了总资金的30%,即约249亿元[4] - 前20家公司中,融资额最高为30亿元,最低为6.5亿元,中位数为10亿元,其中有11家为独角兽公司[4] - 前20家公司平均融资额为12.6亿元,而其他744家公司的平均融资额为7800多万元[5] 头部AI公司画像 - 融资前20的公司中,近一半(9家)为机器人公司,其次是自动驾驶(4家)、大模型(2家)、AI医疗(2家)和AI芯片(2家),另有1家综合AI公司[10] - 多数公司成立于2019年之后,最年长的思必驰已成立18年,最年轻的它石智航为2025年成立[10] - 在地域分布上,北京和深圳较为突出,公司亦分布于上海、杭州、苏州、重庆等地[10] - 融资币种以人民币为主导,前20家公司中有14家为人民币融资,6家为美元融资[10] 智能机器人赛道 - 该赛道是2025年最热门的投资领域,前20家公司中有9家属于此类别,其中7家为成立约2年的新公司[12] - 新公司团队背景多为顶尖学术大脑、产业领头羊或连续创业者,资方路径通常为市场化财务VC(如顺为、金沙江等)先行,继而引入国央企、巨头战投,最后是地方国资入局[14] - 资本重点投向“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该赛道市场容量大且不易形成赢家通吃格局[14] - 宇树科技(成立9年)和元鼎智能(成立10年)为赛道内两家经历长期打磨后于2025年获得超大规模融资的公司[16] - 元鼎智能在2025年获得10亿元融资,领投方为全球泳池行业巨头Fluidra,其价值在于提供全球渠道资源[16] - 宇树科技在2025年春晚后估值暴涨,吸引了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旗下锦秋基金、中国移动、吉利控股等超级资本,最新一轮融资亦有北京国管参与[17] 智能驾驶赛道 - 2025年有4家智能驾驶公司进入融资前20榜单,表明该赛道投资热度持续[19] - 千里智驾融资额最高,达30亿元,其前身为力帆汽车,现由吉利控股、蚂蚁集团旗下迈驰智行等共同出资成立,并整合了吉利研究院等资源,投资方包括重庆高新投等地方基金[22] - 新石器无人车和轻舟智航均落地北京经开区,为估值超10亿美元的独角兽,2025年分别获得约6亿元和10亿多元融资,资方包括市场化VC、PE、车企战投和国资[25] - 九识智能(苏州)为L4级自动驾驶企业,融资节奏相对较慢,投资方以财务投资人为主,地方国资刚介入[25] - 该赛道产业型投资方多为车企、物流企业等场景应用方[25] 大模型及其他AI赛道 - 大模型赛道在2025年投资大幅刹车,仅智谱和Minimax两家公司进入融资前20榜单[26] - 智谱在2025年融资30亿元,资方为杭州、成都、北京、上海四地的地方政府基金,反映了地方政府对独角兽企业的股权争夺[29] - Minimax在2025年融资19.5亿元,此前资方为清一色美元资本(如高瓴、红杉中国等),最新一轮获得上海国资3亿美元战略融资[29] - AI芯片公司曦望Sunrise(商汤拆分)在2025年完成三轮融资,总额超15亿元,投资方包括商汤、粤民投、第四范式等[31] - AI芯片公司爱芯元智在2025年进入国资轮,获得由宁波、重庆、苏州等多地国资拼盘的10亿元融资[33] - AI医疗公司联影智能(联影医疗拆分)资方数量超过30家,包含地方国资、券商、VC等[34] - AI医疗公司英矽智能(本质为美国公司)在2025年6月获得1.22亿美元融资,资方为上海、无锡、宜兴等国资,与其此前海外资本为主的画风不同[34] - 综合AI公司思必驰在2025年进行Pre-IPO融资,资方为地方国资、老股东和产业投资方[34] 活跃投资方分析 - 2025年AI领域最活跃的投资方包括奇绩创坛(出现54次)、北京国管(21次)、高瓴创投(17次)等[36] - 政府引导基金表现突出,如北京国管(管理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发展基金等)、顺禧基金(北京国资GP)等在股权投资上非常积极[37] - 中金资本自2019年后在股权投资领域活跃,近两年对机器人企业投资很多[38] 市场趋势总结 - 2025年AI领域大量资金流向应用层,如机器人、AI医疗、自动驾驶,机器人赛道已快速进入高度竞争状态[39] - 底层算法/算力、大模型领域仅有最强公司能留存并继续获得大额融资,产业链越往上公司越少,资金越集中[39] - 出资最为频繁的是地方国资,北京、上海、重庆、成都、杭州、宁波等地最为积极,市场整体呈现“国资天下”的局面[40]
详解2025国内AI融资冠军公司:具身智能赢麻了
36氪·2025-09-19 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