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表现与估值异常 - 过去三个月股价最高飙升至679.5港元,较13.15港元的发行价上涨约52倍 [1] - 公司市值从上市时的约52亿港元最高接近2700亿港元,远超康方生物和科伦博泰等同行 [1] - 上市首日股价即大涨78.71%,市值达到93.27亿港元 [4] - 当前千亿市值完全建立在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的早期临床数据乐观预期之上 [13]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状况 - 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针对肿瘤、炎症及心脏代谢疾病开发小分子创新疗法的生物医药公司 [3] - 公司尚未有任何产品商业化,2023年营收仅118.1万元,2024年无营收记录 [4] - 亏损贯穿发展周期,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亏损2.52亿元、3.43亿元、2.75亿元和1.23亿元 [4] - 截至半年报,公司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49亿元,按年均亏损2.5亿元的速度仅能维持约18个月运营 [14] 核心产品管线与临床进展 - 旗舰产品替恩戈替尼是一种多靶点抑制剂,同时靶向FGFR/VEGFR、JAK和Aurora激酶,是全球唯一具有此靶向组合的MTK抑制剂 [7] - 替恩戈替尼已在中美开展9项临床试验,覆盖胆管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适应症,其中胆管癌和前列腺癌研究已进入注册性临床阶段 [7] - 在胆管癌领域,其对耐药性患者的客观缓解率达30%,疾病控制率高达93% [7] - 在前列腺癌领域,其临床I/II期试验中46%的末线患者实现客观缓解,90%患者肿瘤缩小 [8] - 在乳腺癌领域,单药治疗经多线治疗失败的患者客观缓解率达50%,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达60% [8] - 除替恩戈替尼外,公司还布局了5款临床阶段候选药物,包括TT-00973、TT-01488、TT-01688、TT-01025和TT-00920 [9][11] 上市历程与融资历史 - 公司上市之路异常坎坷,从2021年8月起四次递表港交所,前三次均以招股书失效告终 [4] - 公司于2024年6月23日成功登陆港交所,发行价13.15港元,募资净额约1.61亿港元 [4] - 2016年至2023年间,公司先后完成9轮融资,累计获得二十多家机构约17.23亿元投资,最后一轮融资后估值达45.9亿元 [3] 市场情绪与资本运作特征 - 股价暴涨诱因包括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II期临床试验获国家药监局默示许可,以及公司于9月8日被调入港股通标的名单 [5] - 董事长吴永谦持股达32.98%,加之基石投资者与机构持股高度集中,导致市场上可交易股份数量有限,易因少量资金进出导致股价大幅波动 [14] - 本轮暴涨具有小盘股典型特征,可能涉及“资金盘”通过连续拉升股价并伺机卖出的操作 [14]
暴涨又暴跌的药捷安康,警惕“资金盘”陷阱
格隆汇·2025-09-19 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