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核心困境 - 预制菜行业面临定义模糊、标准认知不到位与消费者认知落差等多重困境 [1] - 近期舆论争议源于企业使用预制菜却宣传“现炒”,暴露了预期与现实的巨大落差 [1][6] - 解决困局的关键在于重建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之间的信任 [8] 现有标准体系评估 - 中国现行有效的食品国家标准总数为2242项,已构建起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为核心的统一标准体系 [2] - 现有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能够覆盖预制菜的安全底线要求,涵盖从原料到成品的各个环节 [2] - 预制菜产品出厂需综合引用多个现有标准,例如冷冻调理肉制品遵循GB/T 27302,即食类产品遵循GB 29921 [3][4] 标准制定的挑战与方向 - 制定专门预制菜国家标准的主要难点在于定义和范围缺乏统一共识,而非安全标准缺失 [2][3] - 预制菜更应被视为统称而非独立品类,其涵盖的产品在现有食品分类体系中已有对应标准 [2][3] - 行业更需要的是“标准体系指南”或“导航图”,以帮助企业高效组合运用现行标准,而非推倒重来制定新标准 [5] 产业发展现状与优势 - 预制菜行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期,2024年市场规模已达4850亿元 [6] - 产业本质是食品工业与餐饮服务业的融合,通过对农产品标准化、工业化预处理,可减少浪费、提高效率 [6] -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鼓励预制菜产业发展,肯定其在减少食品浪费、提升原材料利用率和稳定品质方面的作用 [6] 破局路径与建议 - 企业端应加强自律,明确标识预制菜使用情况,并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品质 [7] - 企业需加强供应链控制,并用科学技术指标和检测数据向消费者有效解释产品的安全性与营养健康价值 [7] - 消费者需要提高对食品标准的认知,了解国家技术标准的兜底价值,从而减少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焦虑 [7][8]
千亿产业狂奔背后的“身份焦虑”,预制菜如何破局?
第一财经·2025-09-19 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