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群战略定位 - 长三角城市群被定位为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世界级城市群,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5] - 目标是打造城市群发展的中国模式,成为国内发展的排头兵和重要样本[5] - 与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共同被支持打造世界级城市群[1][5]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 - 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已突破1.5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超过7700公里,每日客运量超200万人次[13] - "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已正式运营,连接上海、苏州、常州、南京、合肥、黄山、杭州和嘉兴等地[13] - 高铁密度较高且联通性较强,未来将向中小城市延伸并提升运行速度和服务质量[13] - 嘉兴机场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区域交通便利性,促进产业集聚[1] 产业集群与协作 - 长三角已形成9个万亿GDP城市: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宁波、无锡、合肥、南通和常州[10] - 新能源汽车产业形成跨省协作网络:浙江杭州宁波为产业链核心,江苏常州为重点城市,上海临港为重镇,安徽芜湖合肥同步发展[14] - 大飞机产业形成"上海总装+苏浙皖配套"格局,集聚全国超1/3供应商,相关企业近千家,工业产值超千亿元[20] - 低空经济被视为近期发展潜力明显的产业,需要制定长三角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方案[21] 多中心城市功能分工 - 上海在科创资源、国际金融、全球交通枢纽方面具有综合优势[16] - 南京软件行业增长较快,苏州常州生产制造能力突出,杭州民营经济和数字技术独具特色[16] - 城市间形成优势互补:上海侧重研发设计,安徽聚焦生产加工,已使安徽成为中国汽车第一大省[14] 港口与对外开放 - 上海港拥有近350条国际航线,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连通度连续13年全球第一[19] - 宁波舟山港集装箱航线总数达308条,连通性指数位列全球第二[19] - 沿江沿海的地理区位优势使长三角具备海陆兼备的开放条件[17][19] 都市圈与一体化机制 - 长三角包含6个都市圈:上海、杭州、苏锡常、南京、合肥和宁波都市圈,其中南京、杭州、合肥已获批国家级[7] - 都市圈是城市群中合作最紧密的组团,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同城化便利[10] - 通过主要领导座谈会等机制,在公共服务、绿色生态、现代化产业等多方面推进一体化发展[8]
世界级长三角城市群,如何为未来城市打样?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19 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