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线上消费品牌指数(CBI)核心观点 - 中国线上消费市场呈现“消费升级”趋势,而非“消费降级”,CBI指数从2023年一季度的59.42稳步攀升至2025年第二季度的65.21,显示消费者购买品牌品质商品的倾向在加强 [1][2] - 市场出现三大“回归”现象:消费者回归选择品牌商品、品牌回归到传统渠道、品牌商品回归关注用户体验,而非单纯价格 [5][14][15] - 品质升级并非全面开花,而是更加集中在供给未能满足需求的细分赛道,新锐品牌通过精准切入缝隙市场和产品创新实现超越 [8][9] CBI指数与市场趋势 - CBI指数以淘宝天猫平台全网商品和10亿消费者的真实购买行为为样本,通过客观的全网商品评分和排名来度量消费者购买品牌商品的行为变化 [1] - 指数揭示消费者从购买排名1000名以外的品牌转向购买500名以内的品牌,整体趋势是消费升级 [2][3] - “红蓝海指数”量化市场机会点,高指数意味着用户精挑细选后供给无法匹配需求,如儿童彩妆、家私皮具护理等细分领域 [8] 新锐品牌成功路径 - 快消新锐品牌50强榜单利用“赛道机会”、“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等指标进行排名,上榜品牌在严峻环境中展现出强劲战斗力 [5] - 成功品牌善于在巨头忽视的缝隙市场下注,例如海龟爸爸切入儿童防晒市场,四年内实现10亿GMV,背后是2.6亿未成年人群体和超500亿的市场容量 [9] - 品牌竞争力进化到“柔性竞争”,通过技术创新构建护城河,如海龟爸爸研发投入占比高达7%(远超行业平均的4%),溪木源积累120多项发明专利 [10] 创始人及团队进化 - 新锐品牌创始人“含金量”和“战斗力”更强,背景更多元,经营模式从“三头在外”的资源整合者进化为“亲力亲为”的全能价值创造者 [10] - 创始人团队在产品、品牌、渠道、供应链等方面能力全面,例如有创始人为做市调会翻看商场垃圾桶以统计自家品牌包装数量 [10] - 代表性创始人如戴可思张晓军坚持产品创新和供应链建设,溪木源刘世超实现“资本和实业的两翼齐飞”,公司估值超70亿元 [13] 平台战略转向与品牌建设 - 天猫平台评估体系发生方向巨变,关键目标从关注“成交”(KPI)转向关注“进店人群”(IPV),标志着平台向品牌价值建设升级 [15] - 平台将公域流量倾斜给能凭借产品力和品牌力吸引用户“主动上门”的品牌,而非短期收割的“流量玩家” [15] - 品牌运营更注重长期价值,例如溪木源将“天猫回购榜”作为内部核心运营指标,认为高复购率是品牌健康度的关键 [15] 投资视角与品牌力量化 - 投资机构渴望超越GMV、市盈率等传统财务指标的评估体系,CBI数据维度提供了“量化品牌力”的可能性 [16] - 评估体系更关注能真正体现品牌力的指标,如“主动搜索量”和“复购率”,这些指标共同衡量品牌将一次购买转化为长期信任的能力 [15][16]
北大发布新锐品牌研究,用全新“度量衡”洞察消费行业机遇
搜狐财经·2025-09-19 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