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产业狂奔背后的“身份焦虑” 预制菜如何破局?
第一财经·2025-09-19 23:02
行业现状与争议 - 西贝餐饮因使用预制菜却宣传“现炒”引发公众对预制菜行业标准与监管的广泛讨论 [1] - 争议折射出行业在快速发展中面临定义模糊、标准认知不到位与消费者认知落差等多重困境 [1] - 预制菜行业规模已达4850亿元 [6] 现有标准体系评估 - 中国现行有效的食品国家标准总数为2242项,构建起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为核心的统一标准体系 [2] - 现有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可以支撑预制菜行业对于食品安全底线的守护能力 [1] - 预制菜产品出厂需要企业综合引用多个现有标准,例如冷冻调理肉制品受GB/T 27302等标准规范,即食类产品受GB 29921等标准约束 [3] 标准制定的核心难题 - 争议核心在于是否将“预制菜”视为独立食品类别还是纳入现有标准体系管理 [4] - 制定新标准的难度很大,关键在于预制菜缺乏统一明确的定义和范围 [2][3] - 广东等地已尝试通过地方标准对预制菜予以初步界定,但国家层面尚未形成广泛认可的定义 [4] 解决路径与未来展望 - 解决困局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共同努力,政府应完善标准体系但避免“为标准而标准”,企业应加强自律明确标识并提升产品品质,消费者需提高食品标准认知 [7] - 企业最应发力于供应链控制及产品服务的标准,并用科学技术指标讲好生产经营故事 [7] - 重建信任是关键,预制菜未来可能像罐头食品、速冻食品一样从被质疑到被接受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