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欧盟曾制裁新疆棉,如今军工囤中国棉短绒,俄购棉稳火力
搜狐财经·2025-09-20 02:41
三年前,欧盟还振振有词地对新疆棉花实施制裁,口口声声要构建"道义供应链"。然而时至今日,欧洲军工巨头却在暗中囤积,三年所需的中国棉短绒已经 几乎被他们搜罗一空。 当制裁者转变为求购者,当昔日对手成为座上宾,这种戏剧性的角色反转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无奈? 布鲁塞尔的阴霾与莱茵金属的困境 与此同时,俄罗斯与中国的硝化棉贸易则呈现出另一番景象。曾几何时,俄罗斯几乎不对中国硝化棉有任何进口需求。但到了2023年,这一数字已飙升至 1365吨,火力不减反增。 在布鲁塞尔那场气氛凝重的防务会议上,欧盟官员们的脸色比窗外阴沉的天气还要难看。原计划向乌克兰交付的100万发炮弹,实际完成率竟然不足七成, 冰冷的数据赤裸裸地摆在了众人面前。 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发言人站起身,吞吞吐吐地解释道,生产线大规模闲置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高品质的硝化棉,这极大地制约了他们扩产的节奏,仿佛一 尊停摆的时钟。法国军工承包商也跟着诉苦,原材料供应的剧烈波动直接导致了产品稳定性的急剧下滑,部分批次的弹药甚至被判定为不合格,根本无法进 入最终的装配流程。 这些曾经信誓旦旦承诺按时交付的军工巨头,如今却集体陷入了原材料匮乏的泥潭。这一切的源头,可以追溯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