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降息决策与展望 - 美联储本周宣布降息25个基点,重启中断了9个月的降息周期 [1] - 美联储最新利率点阵图中值显示,今年年底前还会有2次降息,每次25个基点,较6月的点阵图多了1次降息 [1] - 美联储内部对于年内的降息节奏分歧很大,19位参与FOMC会议的成员中,有一位认为今年应大幅降息150个基点 [4][5] 降息原因与政策转向 - 美联储政策框架重心已从通胀转向就业,FOMC在决议声明中删除了“劳动力市场稳健”的表述,并明确指出“就业的下行风险上升” [6] - 近期就业数据的持续恶化为降息打开了空间 [1] - 关税通胀尚没有完全传导至消费者,让美联储判断通胀压力可能是暂时可控的 [1] 未来政策路径的不确定性 - 未来每一次会议都会单独来看,会坚持数据依赖的决策方式 [4] - 后续的政策路径并非绝对,具有不确定性,可能随通胀、就业走势变化而改变降息节奏 [4] - 如果核心PCE同比增速连续维持在3.5%以上,并且显示出工资-物价螺旋上升效应,美联储可能会迅速扭转当前的政策优先级 [7] - 明年第一季度将是重要观察期,如果届时通胀数据依然居高不下,美联储很可能会停止降息 [7] 美联储的独立性与内部博弈 - 美联储的独立性受到法律保护,其核心保障来自于《联邦储备法》的刚性约束,决策机制也从流程上杜绝了政治干预主导结果的可能性 [6] - 此次会议上展现的白宫与美联储博弈“足以载入美联储史册”,结果是“美联储赢了” [5] - 随着明年鲍威尔卸任主席以及更多人事调整的到来,美联储能否继续坚持其独立性仍然令人担忧 [6] 通胀前景分析 - 特朗普关税对通胀的推升作用尚未显现,一个重要原因是今年上半年美国企业“抢进口”带来的大量库存缓冲有效对冲了通胀向消费端的传导 [7] - 后续随着库存的消化,关税对通胀的推升作用将会逐渐抬头,未来通胀仍存在上行压力 [7] - 美联储在会后公布的季度经济预测中上调了通胀预期,并将通胀达标时间推迟至2028年 [7] 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 美联储重回降息轨道,意味着外部因素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掣肘进一步弱化,但也不必高估这种影响,因为中国货币政策还是坚持“以我为主” [7] - 下半年国内确实还有降准降息的空间来促进经济增长 [8] - 中国货币政策有比较大的灵活调整空间,但人民银行也不会大幅降息,需保留必要的政策空间、保持合理的银行净息差、并避免出现“大水漫灌” [8]
美联储连续降息要来了?特朗普关税政策恐是一大掣肘
搜狐财经·2025-09-19 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