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7月至8月暑期全国旅游演艺演出场次、票房、观众人数均保持同比上升趋势[1] - 旅游演艺市场热度持续上升,形成“以演带游、以游促消”的文旅消费新生态[1] - 旅游演艺项目在种类上丰富多彩、内容上百花齐放,创新不断[4][7] 代表性项目与市场影响 - 陕西华清宫景区《长恨歌》已演出超6500场,票房收入超过30亿元,带动区域相关产值100亿元以上[2] -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打造嵌套21个剧场的戏剧聚落群,提供近700分钟不重复剧目,截至去年底累计观剧人次超4000万,省外观众占比超80%[3] - 开心麻花首部旅游演艺项目《奇幻聊斋》于今年4月落户山东淄博红叶柿岩旅游区,其在北京暑期高峰观众中游客占比达30%[3] 产品创新与趋势 - 经典项目持续迭代,如2024版冰火《长恨歌》在服装、道具、音响、舞美等维度进行创新提升[4] - 新项目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并凸显科技力量,如《赳赳大秦》运用世界最长最快轨道式超大型移动观众座椅等先进舞台技术[4] - 旅游演艺模式创新,从固定剧场向小型景区、室外街区、商业综合体等非传统场域拓展,呈现“小而美”特点[5] - 市场出现“为一部剧打卡一个景区”的趋势,年轻消费者更愿意为体验和精神满足付费[2] 政策支持与行业挑战 - 河南省对首次入选“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的企业给予一次性资金奖励[5] - 成都市对新投资打造、总投入超1000万元且驻场演出达60场的旅游演艺项目,按不超过投入10%给予最高500万元补助[5] - 行业面临内容同质化、特色不鲜明、运营模式单一等挑战,成功需瞄准目标市场并提高游客转化率[6] - 旅游演艺需兼顾艺术性与通俗性,处理好创作与市场的关系,提升服务水平以实现多重价值平衡[6]
跟着演出去旅行
经济日报·2025-09-20 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