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背景与行业动态 - 《城市公共交通条例》于2024年12月1日正式施行 明确全面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 推动地铁站内便民设施建设[1] - 北京市已开发有条件地铁站 设置便利店、文创店、潮玩机、鲜花柜、智能鲜饮站等设施 未来将试点"免洗快剪"、面包店、快餐车等业态[1] - 全国43个城市开通运营地铁、轻轨线路272条 运营里程9722公里 2025年8月完成客运量27.9亿人次 进站量16.5亿人次[9] 美团食光机业务模式 - 采用集中供给模式 通过用户预订量和算法预测向合作商家批量下单 商家现做后由骑手批量配送至站点[5] - 提供宏状元、田老师红烧肉等连锁品牌早餐 品类包括肉饼、包子、烧麦等 价格区间2-5元[4] - 消费者可通过小程序预约或现场购买 取餐时间为8:00-10:30 国贸站日均售出上百份早餐 部分站点月订单量破万[4][5] - 网点数量接近50个 覆盖约30个核心地铁站 辐射海淀黄庄、西直门、望京等核心商务区[1][5] 地铁商业竞争格局 - 肯德基于2024年12月在长沙地铁1-5号线部分站点上线15台便民早餐车[7] - 麦当劳于2025年7月在苏州地铁站推出早餐车服务[7] - 早餐市场规模达2.1万亿元 年增速稳定在10% 但市场尚未出现领头羊企业[6] 地铁商业运营挑战 - 早餐业务利润微薄 以巴比馒头为例 2024年全年营收16.71亿元 门店数量5600余家[6] - 地铁站商业空间有限 苏州地铁食堂为特例 经营面积1300平方米 可容纳280人就餐[16] - 地铁建设成本高昂 上海19号线每公里造价达20亿元 日常运维成本远高于票务收入[13][16] 地铁商业发展前景 - 地铁站客流量庞大但停留时间紧凑 餐饮是用户最迫切的基本需求[11] - 美团已拓展至午餐业务 通过食光机提供11:30-13:00的取餐服务[11] - 商业设施可提升品牌宣传效应 北京地铁便利店虽难达预期销售额 但对品牌全国化有积极影响[13] - 地铁商业需平衡安全因素、通行效率及业态适配性 未来将形成"开得好才能挣钱"的新竞争业态[18]
“八爪鱼”美团,盯上地铁里的5元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