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降息决策与政治背景 - 美联储于9月17日以11:1高票通过降息25个基点的决议,定义为"预防式降息" [1][7] - 特朗普此前多次公开批评鲍威尔及美联储政策,但此次降息后罕见保持沉默 [1][3] - 降息被视为美联储在政治高压下的"生存智慧",通过小幅降息给予特朗普部分政策胜利 [1][5] 美联储内部动态与独立性 - 美联储展现出意外团结,7月会议反对者此次支持降息,唯一异议来自特朗普提名的理事斯蒂芬·米兰(主张降息50基点) [7] - 点阵图显示内部分歧显著:19位FOMC委员中,1人支持利率不变、6人支持降25基点、2人支持降50基点、9人支持降75基点、1人支持降150基点 [8] - 鲍威尔任期将于2025年5月结束,白宫可能通过人事任命干预货币政策独立性 [10][11] 降息动因与经济背景 - 鲍威尔强调降息是"风险管理决策",否认需要快速调整利率,试图淡化持续宽松预期 [6] - 美国劳工统计局下修年度新增非农就业91.1万个(月均减少7.6万个),高关税与债务压力导致经济增长乏力 [6] - 通胀压力持续:服务业核心通胀顽固,加征关税推高进口商品价格 [17] 市场反应与资产表现 - COMEX黄金期货价格冲高至3744美元/盎司创历史新高,后回落至3719.4美元/盎司 [18] - 美元指数跌至2022年2月以来最低点96.224,后反弹至97.66 [18] - 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涨1.5%至4.133%,2年期收益率稳定在3.574% [18] - 市场反应温和,表明投资者认为降息可能是一次性举措而非周期起点 [18][23] 历史对比与经济前景分歧 - 预防式降息历史结局包括:软着陆(1995年)、经济衰退(2001年)、高通胀(2019年) [15][16][17] - 乐观观点认为降息是经济"软着陆"关键,市场反应体现对美联储信任 [18][23] - 悲观观点警告可能引发"类滞胀":过度宽松加剧通胀而非解决就业问题 [23] 政策预期与资产展望 - 惠誉预测10年期美债收益率2025-2026年维持在4.4%,联邦基金利率从当前4.25%降至2026年底3.25% [23] - 黄金短期利好出尽,中长期受地缘政治与避险需求支撑 [24] - 美联储政策信号偏向鹰派,抑制市场对激进降息的预期 [6][24]
特朗普的“沉默48小时”:揭秘美联储降息背后 鲍威尔如何赢得一场11:1的独立性之战
每日经济新闻·2025-09-20 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