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AI技术对传统行业(特别是翻译和教育领域)产生颠覆性冲击,导致顶尖翻译学院蒙特雷明德国际研究学院(MIIS)因招生困难而计划于2027年6月停招 [1][5] - 中国国家层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标志着AI战略全面升级,其影响预计将比“互联网+”更深远,将重塑各行各业并改变城市竞争格局 [8][9][10][12][16][20] AI对翻译教育行业的冲击 - 世界顶级翻译学院MIIS因财务危机及注册人数大幅下降而停招,当前注册人数约为440名,不到最初设定招生人数的一半 [1][5] - AI翻译效率相比纯人工提高近9倍,成本平均降低90%以上,例如谷歌翻译日均处理量达1500亿单词 [6] - AI已攻克金融、医疗、法律等高门槛垂直领域翻译,导致市场对纯人工翻译岗位需求急剧下降 [6] - 2020-2024年间,中国约120所高校调整专业,占开设院校的20%,部分“双一流”高校撤销英语本科专业,顶尖外国语院校录取位次暴跌 [8] “人工智能+”国家战略与政策 - 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设定了明确的三年里程碑时间表 [9][12] - 到2027年,AI与关键领域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普及率目标超过70% [12] - 到2030年,AI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智能设备普及率目标超过90% [12] - 到2035年,全面进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AI成为社会运行的基础设施 [12] - 政策强调“智能原生”概念,指产品设计、技术架构到商业模式均以AI为底层驱动力 [13][15] “人工智能+”与“互联网+”的对比与影响 - “人工智能+”预计比“互联网+”产生更猛烈的爆发力,效率提升可能从“互联网+”的3倍变为“人工智能+”的10倍 [10][12] - “互联网+”催生了平台经济,而“人工智能+”将催生“智能原生”生态,流量分配逻辑从“平台中心化”转向“以用户意图为中心” [11][15] - “互联网+”时代催生了阿里巴巴、腾讯、百度、滴滴、美团等巨头,改写了商业模式 [11] “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城市竞争格局 - 城市竞争逻辑改变,算力、数据、算法取代流量成为新生产要素,顶尖AI人才成为稀缺资源 [16][17] - 北京、上海凭借顶尖高校与科研院所,成为底层技术的创新策源地 [17] - 深圳、杭州、苏州凭借制造、电商和生物医药产业根基,在AI技术应用转化和规模化方面具有优势 [17] - 合肥(依托中科大和科大讯飞)、西安(凭借航天产业)等城市有望在特定AI应用领域成为黑马 [18]
突发!第一所被AI干崩的顶尖大学,刚刚倒闭了
新浪财经·2025-09-20 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