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地缘政治的“三权”框架 - 全球能源博弈的核心围绕资源权、通道权、市场权展开,分别对应油气储量控制、运输通道控制以及定价规则与结算货币主导权 [1] - 该框架是理解能源与地缘互动的核心视角,俄乌冲突中四方势力的博弈即是“三权”拉扯的体现 [1][3] - 美国通过页岩革命实现了对资源、通道、市场的“三权统一”,从而重塑了全球能源格局 [1] 清洁能源对传统“三权”逻辑的改写 - 能源革命的关键在于趋势转向,清洁能源的优势已显现,中国光伏度电成本较2010年下降超90%,风电成本下降超60% [7] - 清洁能源的新“三权”逻辑正在形成,其核心竞争力从资源储量转向制造能力 [7] - 电力是AI、智能汽车等前沿产业的核心动力,强化了清洁能源的战略地位 [7] 中国在清洁能源时代的优势与挑战 - 中国已形成覆盖硅料、组件、风机、储能电池等全链条的清洁能源制造能力,具备制造优势 [8] - 中国清洁能源产业存在核心技术依赖隐患,但正在加速补齐短板,2023年多晶硅自给率达98%,风机轴承国产化率从五年前不足10%提升至40%以上 [9] - 相较于传统能源中国油气对外依存度超70%,清洁能源的资源禀赋遍布全国,产业链韧性更强 [8] 中美在能源转型中的路径对比 - 美国2023年油气开采投资占能源投资的65%,相关就业人口超1000万,存在强大的路径依赖,难以快速转向清洁能源 [10][11] - 美国清洁能源制造能力薄弱,2023年光伏组件自给率仅15%,远低于中国的85% [11] - 成本数据显示,中国在清洁能源发电成本上具有显著优势,2027年中国“固定轴光伏+50%储能”成本为39.3美元/兆瓦时,而美国为82.0美元/兆瓦时 [10] 能源转型的长期趋势与确定性 - 欧洲重启煤电与美国扩大油气开采属于短期战略选择,无法逆转全球能源转型的长期大方向 [7] - 历史上的能源替代均经历了数十年,但最终都深刻改写了地缘格局 [7] - 真正的竞争力源于对新能源逻辑的适应能力,制造实力已成为新核心 [13]
俄乌战火烧出能源 “三权” 阴谋!转型时刻,中国要当新话事人?
搜狐财经·2025-09-20 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