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地区选择与基础 - 国务院挑选的10个试点地区经济总量合计超过全国的四分之一,分布在东中西部主要经济板块,包括粤港澳大湾区、长株潭、成渝等区域增长极 [3] - 试点地区基础雄厚且各具特色,如北京的科创资源、苏南的制造业基础、杭州的数字经济优势,为改革提供了天然试验场 [3] - 部分试点地区如北京在科创金融、宁波在普惠金融方面已有探索基础,能降低改革试错成本并增强方案的代表性和推广价值 [5] 要素配置变革的具体实践 - 土地要素市场化探索取得成效,沈阳通过农村产权信息化交易平台出租永丰村1699亩水田,溢价率达23%,既增加农户收入又促进规模经营 [7] - 数据要素市场化实现新突破,深圳数据交易所创新流通模式使商业健康保险门诊理赔时间从2至3天缩短至平均28分钟 [7] - 劳动力要素流动更加顺畅,多地探索社保年限互认和居住证互通,资本要素配置更关注企业技术价值而非仅抵押物,技术要素收益分享机制得到改善 [9] 改革催生的行业机遇 - 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拓宽,潍坊天信散热器有限公司凭借30余项专利通过“创新积分制”获得900万元贷款,利率低至3.41% [11] - 轻资产运营的科技企业受益于融资机制创新,淄博博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获得500万元纯信用贷款 [12] - 数据交易市场快速发展,沈阳在金融服务、医疗健康等领域2024年数据交易额突破5000万元,为数据企业创造新机遇 [14] 改革面临的体制机制挑战 - 地方保护主义惯性可能形成隐性阻力,影响统一市场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因人均GDP、公共服务差距及产业结构断层面临对接难题 [16] - 不同地区在土地指标、税收分成、环保标准等领域存在政策壁垒,数据产权界定、算法专利审查等新型要素规则尚缺全国统一标准 [17] 改革落地推进的保障机制 - 国家层面强调“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分类施策原则,山东通过建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运用“联合会诊”和“二次推荐”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 [19] - 试点地区加强跨区域合作,深圳数据交易所与北京、贵阳同行建立战略合作,实现产品互认上架,加速数据要素跨区域流动 [21] - 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是基础,需建立健全要素产权界定、交易规则和监管标准,为自由流动提供制度保障 [21]
未来经济发展有了新方向!“要素化市场”试验开展,让人拭目以待
搜狐财经·2025-09-20 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