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广场协议”四十载辛酸未解
经济日报·2025-09-21 06:13

汇率,常常被视作国际经济的"晴雨表"。它看似只是外汇市场上不断跳动的数字,却关系着国家间的经 济合作、企业的国际订单以及每个家庭的收支平衡。汇率每一次剧烈波动的背后,不仅代表了经济要素 的变动,往往还牵涉各国之间的角力与妥协,是一场世界经济秩序的重构与再平衡。 1985年9月22日,在美国纽约中央公园南侧的广场饭店(Plaza Hotel)便发生了一件足以改写全球金融 版图的故事。 当天午后,美国、法国、联邦德国、日本和英国的财政部长与央行行长齐聚于此。他们讨论的不是美酒 佳肴,而是如何让高涨的美元"降温"。会议只持续了短短几个小时,五国代表就达成一致,并签署了一 份改变国际经济走势的文件——"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并不像今天的国际条约那样厚重,文本甚至不足10页;从严格意义上说,它也没有直接的法 律约束力,而是一份政治性、指导性的联合声明。然而,这份声明的分量并不体现在纸张上,而在于参 与者的意志。正如时任美国财政部长贝克回忆的那样:"这是一场建立在互信与默契上的实验。"换句话 说,"广场协议"更像是一个"信号",五国的默契让市场相信,他们会齐心协力推动美元贬值,从而引发 了市场的连锁反应。 有趣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