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罗永浩再发声!
搜狐财经·2025-09-21 12:12

预制菜定义与分类 - 预制菜是以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经过工业化预加工制成,需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5] - 行业存在对预制菜加工深度的分级定义,包括仅需清洗切配的I级净菜、需烹饪的II级浅加工生制、需复热调味的III级熟制半成品以及仅需加热的IV级即热预制菜[1][2] - 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知明确,连锁餐饮中央厨房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净菜和半成品,以及主食类食品如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面、盒饭、糕点、汉堡等不纳入预制菜范围[5] 行业争议与消费者关切 - 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敏感度较高,争议点包括菜品缺少“锅气”影响味觉体验,以及常与“科技与狠活”划等号引发对卫生安全的担忧[8] - 核心争议并非完全反对预制菜本身,而在于商家侵犯知情权,或将预制菜以现制菜的价格出售[8] - 从商家运营角度看,中央厨房模式具有标准化、集约化和流程化优势,有助于实现降本增效[6] 行业规范与发展建议 - 破解争议困局的关键在于尽快出台更完善的国家标准,需明确预制菜的术语、分类,并结合菜系特点细化界定,例如标注全预制或半预制以及预制具体时间[9] - 建议在标准执行方面推行“牌照管理”模式,对硬件设施不达标、中央工厂规模不符合要求的企业不发放预制菜生产牌照[9] - 预制菜发展的两个硬性要求是禁止添加防腐剂,以及必须全程冷链以维持食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5] - 行业可持续发展方向是通过国标、牌照管理等措施,平衡美味与工业化、新鲜度的矛盾[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