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顶级的自律,就是克制住不断纠正孩子的欲望
经济观察报·2025-09-21 16:08
文章核心观点 - 纠错教育方式如讲道理、发脾气和刻意感动对儿童成长有害无益,应采用正向激励和激发内在动机的方法进行引导 [1][2][10][13][27] 纠错教育的无效性与危害 - 讲道理的教育方法会导致孩子因压抑情绪而产生逆反心理 [2][3][4] - 发脾气吼叫时孩子仅能接收7%的语言内容,其余93%感知的是愤怒与恐惧的情绪 [7] - 刻意感动的本质是语言操纵,会让孩子感到被管制并产生负罪感 [9] - 长期纠错会让孩子将父母的负面评价内化为潜意识,如“你怎么这么笨”会使其自认无能 [11][12] 正向激励替代方案 - 动物实验表明奖励比惩罚的学习效果更显著,应多用正向激励引导行为 [14][15] - 优势累积教育法强调关注目标而非问题,通过积累成功经验和成就感实现自我激励 [16][17] - 激发内在动机需满足三大心理需求:自主性、胜任力和联结感 [18][19] 激发内在动机的具体方法 - 自主性方面应创造条件让孩子自发产生兴趣,而非强迫执行指令 [21][22] - 胜任力方面需在孩子遇困时帮助其分析拆解问题,而非责骂 [23][24] - 联结感方面要通过鼓励认可建立归属感,如肯定98分成绩而非指责丢失的2分 [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