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天期逆回购操作机制迎调整,7天期逆回购政策利率地位再强化
北京商报·2025-09-21 18:18
货币政策操作调整 -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25年9月19日起将公开市场14天期逆回购操作调整为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1] - 操作时间和规模将根据流动性管理需要确定 旨在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并满足机构差异化资金需求[1] - 此次调整为年内第二次操作方式变更 中期借贷便利(MLF)已于2025年3月变更为相同模式[5] 操作机制转变的意义 - 新机制意味着人民银行根据市场实际资金需求决定投放时间与规模 金融机构可结合自身情况选择不同利率投标[5] - 资金利率由投标利率决定 此举可充分发挥机构市场化自主定价能力并更好反映市场真实资金供求状况[5] - 调整后14天期逆回购操作由利率调控工具转变为数量调控工具 与MLF操作机制对齐[6] 政策利率体系演变 - 调整后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箱中 临时隔夜正逆回购和7天期逆回购操作为固定利率、数量招标 显示其政策利率地位[5] - 其他期限逆回购操作、买断式逆回购和MLF均为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 7天期逆回购利率成为唯一政策利率[5] - 此举有助于强化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的主要政策利率地位 构建基于该利率且其他期限利率逐步市场化的调控机制[6] 市场影响与未来展望 - 预计人民银行将在国庆假期前基于市场流动性走势择机重启14天期逆回购操作以对冲资金跨节压力[7] - 市场预计14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可能同步下调10个基点至1.55% 后续其利率下行空间仍然存在[7] - 人民银行可能通过中长期数量投放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并综合运用买断式逆回购和MLF等工具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