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麦特汽车发布电池弹射技术
中国汽车报网·2025-09-21 21:59

核心技术特点 - 电池弹射技术利用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与侧插式换电技术,在BMS或支架系统检测到电池异常或不可避免碰撞时,1秒内将热失控电池弹射至3至6米外的安全区域[2][3] - 技术优势包括成本低、次生损失小、电池损失小、兼容性强及车身改动小,提供单双三仓电池舱形式,适配A00至D级纯电和增程式车型,兼容400伏与800伏电压平台[5][6][7][8][9] - 弹射执行需满足两条件:系统检测到电池热失控或碰撞将导致热失控,且环境感知系统确认半径10米内无任何人与障碍物,不满足条件则无法执行弹射[9][10] 行业影响与保险考量 - 保险公司认为该技术可降低赔付成本、减少全损率及火势蔓延导致的高额理赔,提升人员安全并影响乘客责任险风险敞口,但需公开弹射成功率及失效场景应对方案以精准定价风险[11] - 技术大规模应用需与主机厂、维修企业共享弹射触发条件及损伤评估指南,推动建立数据互通平台,实现事故后弹射记录及损伤数据实时回传,帮助保险公司评估损失过程及风险管控[11] - 电池弹射系统联动保险公司提前评估电池健康状态具备进一步开发空间,弹射系统是否具备远程预警功能可减少三者损失[11] 工程化挑战与市场适配 - 工程师建议技术需与智能驾驶系统更好结合,利用其环境感知能力确保安全弹射,同时需协调电池仓重量空间占用与轿车"低趴"设计趋势的矛盾[13][15] - 技术需考虑与电池技术从CTP向CTC发展的趋势及一体化压铸车身设计的潜在冲突,弹射装置盖板打开速度不能过慢,电池仓需安全冗余设计避免损坏导致失控[15] - 汽车市场竞争激烈,需评估电池仓及气体发生器带来的材料成本增加对整车开发的影响,以及车身、底盘、电气架构平台化改造带来的成本变化[13] - 公共道路安全法对弹出大型物体有具体规定,电池弹射作为新课题需与公安部交管局等部门沟通探讨在公共道路上弹射的合法性与安全性[13] 消费者接受度与商业潜力 - 市场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对安全技术存在支付意愿,愿意多花钱购买心理安全,技术作为新车卖点需研究提升单车利润的可能性[14][16] - 作为新技术需认真考虑消费者接受度的市场引导和教育需求[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