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十四五”期间中国资本市场在法治建设、市场体系、融资功能、风险防控和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系统性成就,并明确了未来深化改革的四大方向 [1][4][19] 法规制度建设 - 以新证券法实施为契机,“四梁八柱”法规制度体系建构成型,期货和衍生品法、私募基金监管条例等关键立法落地 [3][5] - 2024年新“国九条”及60余项配套规则推出,全方位重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 [3][5] 市场体系与规模 - 科创板、创业板改革纵深推进,北交所设立并高质量运行,构建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多层次股权市场 [3][6] - A股总市值于今年8月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全市场期货期权品种增至157个,广期所设立助力绿色发展 [3][6] 市场融资功能 - 近五年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总额达57.5万亿元,直接融资比重较“十三五”末提升2.8个百分点至31.6% [7] - 新上市企业中超九成为科技企业,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四分之一,市值前50公司中科技企业数量从18家增至24家 [7] - 近五年上市公司累计分红回购10.6万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超八成,相当于同期股票IPO和再融资金额的2.07倍 [7] 市场监管与执法 - “十四五”期间作出行政处罚2214份,罚没金额414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分别增长58%和30% [9] - 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为15.9%,较“十三五”时期下降2.8个百分点,市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增强 [8][9] 关键改革举措 - 投资端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截至今年8月底其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2% [11] - 股票发行注册制全面推行,聚焦服务新质生产力,推出“科创十六条”等举措,提升市场包容性 [11][12] - “十四五”期间共有207家公司平稳退市,市场生态进一步优化 [12] - 全面取消行业机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十四五”时期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外资持有A股市值达3.4万亿元,269家企业实现境外上市 [1][12] 未来发展方向 - 增强多层次市场体系的适配性,推进发行上市、并购重组等制度改革,提升制度包容性 [20] - 更好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作用,强化长周期考核,提高跨境投融资便利度 [20] - 持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强化“关键少数”责任,涵养回报投资者的股权文化 [20] - 提高监管的精准性、有效性,依法从严监管,完善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 [20]
吴清发布会解码!资本市场五年“成绩单”与未来“路线图”揭晓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22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