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债市 | 混沌时刻
新浪财经·2025-09-22 20:28

债市多空格局与核心博弈点 - 9月中旬债市多空对定价权争夺激烈,10年期国债利率在1.75%至1.80%的明确箱体内运行,利率上至1.80%时多头买入力量增强,下至1.75%时空头势力变大[1][6][14] - 市场交易主要围绕两大逻辑展开:一是潜在的央行重启买债操作,二是公募债基惩罚性赎回费率能否优化[1][14] 央行重启买债的可能性分析 - 市场博弈依据在于部分大行近期主动买入中长久期利率债,例如9月以来大行净买入7-10年国债93亿元,结束了该品种连续8个月的净卖出操作[2][14] - 大行同期还净买入3-5年国债843亿元、7-10年政金债259亿元,显示其二级买债偏好向长久期品种靠拢[2][14] - 但相似的买债行为在5-6月也曾出现,事后证明仅为银行内部止盈后再投资需要,而非央行重启买债的信号,因此目前仍难对央行行动给出准确定论[2][14] 债基赎回费率优化的市场影响 - 截至2025上半年末,债券型基金规模合计约11.15万亿元,其中个人投资者占比17%(规模1.88万亿元),机构投资者占比81%(规模8.99万亿元)[3][15] - 机构资金中约有7万亿元规模来自银行自营,若正式稿中债基赎回费率未出现优化,债券基金可能遭遇负债流失,进而对债市收益率造成调整压力[3][15] 风险偏好与资金面环境 - 中美高层互动频繁,关系向好发展,包括中美元首电话会谈、TikTok交易获批、11月APEC会面以及计划中的总统访华,有利于风险偏好维持高位[4][15] - 资金面在税期整体偏紧,R001一度反超R007并攀升至1.58%,但央行官宣14天逆回购改革并于国庆前启动,旨在保障资金平稳跨季跨节,降低利率极端上行概率[4][16] 债市策略与短期机会 - 当前债市处于混沌状态,空头情绪略占上风,市场自7月形成的熊市思维需外力逆转,策略上建议以防御为主[5][16] - 经过调整后,债市收益率已至配置盘有利可图的位置,且四季度政府债净发行压力将明显下降,供需结构改善,在显性利空落地前收益率上行有界[5][16] - 当10年国债收益率再次达到前高1.83%时,可考虑小仓位逢高配置,博弈短期波段机会[5][16] 理财市场动态与季末压力 - 8月末理财规模升至32.90万亿元,环比增加0.25万亿元,但9月第三周(15-19日)规模转降173亿元至33.06万亿元,主因季末回表压力边际抬升[18][19] - 历史数据显示,9月月末周回表压力达峰值,规模降幅通常在8000-9000亿元水平,预计下周及国庆前夕理财规模将大幅承压[19] - 理财产品净值曲折修复,全部产品破净率较上周下降0.68个百分点至0.9%,业绩不达标率环比上升0.4个百分点至22.3%,但升幅明显收窄[22][27] 杠杆率与机构行为 - 受税期扰动资金价格抬升影响,银行间质押式成交规模由前一周的7.49万亿元降至7.16万亿元,平均隔夜占比由88.43%降至87.64%[31] - 银行体系继续去杠杆,平均杠杆水平由107.25%降至107.15%,而非银机构杠杆率由111.81%降至111.75%,交易所杠杆率则由122.20%提高至122.47%[34] 基金久期调整与资产配置 - 中长期利率债基久期由4.35年压缩至4.28年,信用债基久期则由2.53年拉伸至2.56年,显示不同类型基金策略出现分化[38] - 中短债基金久期中枢由1.58年压缩至1.48年,短债基金久期中枢由0.98年压缩至0.94年,反映出短端产品也在压降久期[42] 政府债发行与供给压力 - 下周(9月22-26日)政府债计划发行量降至4131亿元,其中国债发行2170亿元(环比减少1105亿元),净缴款规模降至608亿元(前一周为4030亿元)[45] - 截至9月26日,新增地方债累计发行43231亿元,占全年5.2万亿元额度的83%,剩余额度8769亿元,国债累计净发行53688亿元,占6.66万亿元额度的81%[48][51] - 置换隐性债务专项债发行进度达99.78%(全年额度2万亿元),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为83%(全年额度4.4万亿元)[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