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米汽车的“必修课”迎来大考
虎嗅·2025-09-22 21:35

召回事件概述 - 小米汽车备案召回计划 涉及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生产的SU7标准版电动汽车共116,887辆 [1] - 召回编号S2025M0149I涉及XMA7000MBEVR2和XMA7000MBEVR5车型共98,462辆 召回编号S2025M0150I涉及BJ7000MBEVR5车型共18,425辆 [2] - 召回原因为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在极端场景下识别预警或处置不足 可能增加碰撞风险 [2] 召回实施方式 - 通过OTA技术远程推送软件更新 无需返厂维修 [2] - 软件升级将优化辅助驾驶速度控制策略 新增动态车速功能 提升功能连贯性和可靠性 [2] - 召回编号中代码S表示安全缺陷 代码I代表受调查影响召回 属于监管部门调查影响下的被动召回 [2] 历史事故关联 - 2025年3月29日小米SU7在安徽铜陵高速公路发生严重碰撞事故 造成三人遇难 [5] - 事故发生时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 时速116km/h 检测到施工路障后开始减速 驾驶员接管后仍以97km/h碰撞 [5][6] - 事故暴露L2级辅助驾驶系统在极端场景下的技术局限 包括复杂路况识别能力不足 预警时间过短 人机交接窗口不充分 [7] 行业监管动态 - 工信部于9月17日就《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7] - 新国标针对人机交互 功能安全 信息安全设置全方位技术要求 新增施工区 临时障碍物等试验场景 [7] - 新国标7.4.10.4和7.5.8章节的"手部脱离试验"和"施工区域探测与响应能力试验" 复刻了3·29事故现场 [8] 历史召回记录 - 2025年1月24日小米汽车曾召回2024年2月6日至11月26日生产的SU7标准版电动汽车共30,900辆 [9] - 两次召回均因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在极端场景下的安全性问题 [10] 行业营销现状 - 新能源车企普遍将"高速公路开辅助驾驶 驾驶员可以不管"作为标准卖点 [12] - 小米在SU7营销中强调NOA功能可实现"准自动驾驶"体验 [12][13] - 华为余承东驾车使用智能驾驶时看手机20秒未握方向盘事件暴露行业对L2功能安全边界认知模糊 [14] 市场渗透与标准要求 - 2025年1-7月中国具备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乘用车新车销量775.99万辆 同比增长21.31% 渗透率62.58% [16] - 新国标要求双手离开方向盘后最迟5秒发出警告 若检测到驾驶员注视方向可延长至10秒 [16] - 工信部要求车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 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 [17] 技术挑战与发展方向 - L2级向L3级技术跃迁需算力从数百TOPS提升至1000TOPS以上 涉及算法架构根本性变革 [19] - 行业正推动以VLA模型为核心的视觉-语言-动作路线 解决端到端模型可解释性和长尾场景问题 [21] - OTA升级成为车企解决安全缺陷和系统迭代的重要方式 但需区别于手机系统更新的安全性要求 [21] 行业发展趋势 - 车辆交付成为服务起点 云端服务能力 软件开发迭代能力 数据处理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 [22] - 智能汽车强监管时代开启 安全成为不可妥协的底线 竞争重心从营销向技术实力转移 [22][25] - 召回成为行业常态 特斯拉2024年通过OTA处理召回涉及339万辆 主要与自动辅助转向误用风险相关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