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体制改革与治理体系 - 金融体制改革全面深化,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3] - 金融机构、市场、产品体系更加健全,金融服务质量、效率、普惠性大幅提升[3] - 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根本保证[4] 金融业规模与全球地位 - 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3] - 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3] - 全球1000强银行中,143家中资银行上榜,前10位占据6席[5] - 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超过500万亿元,5年来年均增长9%[5]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 “十四五”时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绿色贷款年均增速超过20%[3] - 五年来,银行业保险业为实体经济提供新增资金170万亿元[6] - 科研技术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基础设施贷款年均增长分别为27.2%、21.7%、10.1%[6]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6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2.3倍,利率下降2个百分点[6] 金融风险防控 - 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3] - 高风险机构数量与资产规模较峰值大幅压降,相当部分省份实现高风险中小机构“动态清零”[6] - 累计清退违法违规股东3600多个,处置不良资产较“十三五”时期增加超40%[6] - 行业抵御风险的资本和拨备总规模超50万亿元[6] 金融监管强化 - “十四五”期间累计处罚机构2万家次、责任人3.6万人次,罚没金额210亿元[7] - 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五大监管”[7] - 强化金融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能力[4] 资本市场发展 - 近五年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合计达到57.5万亿元,直接融资比重达31.6%,较“十三五”末提升2.8个百分点[7] - 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业从18家提升至24家[7] - 五年来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回购派发“红包”合计10.6万亿元,比“十三五”增长超过8成[8] - 截至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2%[8] 金融对外开放 - 全面取消行业机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10] - “十四五”期间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外资持有A股市值3.4万亿元[10] - 269家企业在境外上市[10] 外汇管理与跨境金融 - “十四五”以来办理贸易收支便利化等相关业务近4.6万亿美元[10] - 为跨境电商等办理外汇结算业务超过56亿笔[10] - 推进资本项目收支便利化,“十四五”以来办理相关业务近3000亿美元[11] - 2024年我国跨境收支规模为14万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64%[12] - 企业外汇套期保值比率由2020年的17%上升到30%左右,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占比由16%上升到近30%[12]
四部门详解“十四五”金融答卷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22 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