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台背景与核心目标 - 财政部印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相关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完善专项债券资金会计处理并优化管理机制 [1] - 政策出台背景是专项债券规模从2015年不足千亿元快速增长至2022年突破4万亿元 预计2025年新增额度将达约4.4万亿元 [1] - 核心目标是解决项目单位对专项债券资金会计处理不一致的问题 强化全流程管理并防范隐性债务风险 [1] 专项债偿还责任边界 - 新规首次明确偿债责任不再由项目单位身份自动决定 而是依据项目实施方案或融资平衡方案的具体约定 [3] - 若方案约定由项目单位承担本息偿还义务 则需确认为负债 否则不确认负债 此举厘清了政府与企业的边界 [3] - 规定发布前 专项债偿还属于预算管理范畴 与企业法人无关 新规改变了城投公司使用专项债自动等同于政府债务的情况 [3] 项目单位账务处理方式 - 《规定》分别对行政事业类和企业类项目单位取得资金、购建资产、取得收入等场景的账务处理进行规范 [4] - 行政事业类单位承担偿债义务时 收到资金贷记长期应付款 支付利息借记在建工程等科目 并通过预算会计处理支出 [5][6] - 企业类单位承担偿债义务时 收到资金贷记长期应付款 利息计入在建工程或财务费用 资产购建和收入确认遵循企业会计准则 [7] 专项信息填报要求 - 政策要求项目单位报送专项债券项目投资表和还款情况表 以项目为主体反映资产建设、资金来源及使用、本息偿还等情况 [8] - 投资表详细列示项目编码、开工日期、概算数、专项债券资金、配套融资及其他资金等资金来源 以及各类投资支出 [8] - 通过信息填报体系汇总各地区和全国专项债券项目总体情况 为加强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12] 对专项债项目的影响 - 新规使财务风险显性化 倒逼地方政府在项目谋划阶段审慎选择项目单位并做好现金流评估和还款责任划分 [9] - 高风险地区项目单位若被约定承担偿还义务 将增加资产负债表负债规模 可能进一步凸显其债务风险 [13] - 政策推动专项债管理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和精细化管理 通过会计硬约束和信息透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7] 专项债券资金用途分析 - 2025年1-8月全国发行新增专项债券3.26万亿元 其中特殊新增专项债券发行0.98万亿元 占比30.13% [15] - 资金用途多元化 包括项目建设(占比约69%)、化解存量债务(年安排8000亿元)、土地储备(预计5700亿元)等 [16] - 其他用途包括收购存量商品房作保障房(已发行19.2亿元)、解决企业账款拖欠(多省额度超千亿)及注资政府投资基金 [16]
⊙【永业行观察】专项债新规17号文:资金核算、资产信息填报要点浅析及思考
搜狐财经·2025-09-23 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