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临安:“大树王国”书写生态共富答卷
中国青年报·2025-09-23 06:57
生态保护成果 - 天目山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到97.56%,较20年前提高10.6% [2] - 保护区野生动物种类从4716种增至7173种,增长52%,高等植物从2160种增至2668种,增长23.5% [2] - 保护区内现存5615株古树,并发现鹰雕、巴山榧等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 [1][2] - 保护区建成生态定位站、疫源疫病监测站和视频监控平台,实现全方位动态监测 [3] - 创新实施“一树两长”机制,为古树配备科研树长和古树警长 [3] - 科研人员首次捕获华南梅花鹿影像,并在天目铁木抢救保护基地推动种群恢复 [3] 法规与制度保障 - 《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于2024年10月1日正式施行,是浙江省首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区一法” [2] - 条例确立“生态警务、派驻执法、司法协作”的全链条保护机制,推动多部门协同联动和生态补偿制度 [2] 区域经济发展 - 当地推动“山上保护、山下发展”,天目山镇和月亮桥村被列入浙江省自然保护地融合发展示范镇村 [3] - 月亮桥村通过发展民宿产业和漂流项目,预计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50万元 [4] - 月亮桥村流转200亩生态农田,采用自然农法年产稻米约4万公斤,并生态养殖约300只鸭、60万只青蛙和35万只田螺 [4] - 涌村完成生态改造,吸引年轻人开设“幺幺叁”日咖夜酒、家庭咖啡馆及农家乐海鲜馆等商业业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