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彭绪庶:“人工智能+”的战略意义与推进路径
经济日报·2025-09-23 08:04

人工智能的战略定位与价值 -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成为塑造国家竞争新优势的关键力量[1] - 作为新一代通用目的技术,人工智能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广泛渗透性,能够赋能千行百业,指数级放大其价值[5] - 人工智能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革命性技术,通过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构产业发展范式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深层次变革[6][7]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现状 - 中国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产业规模于2024年突破7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2][9] - 2025年上半年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实现从技术到应用的全方位进步,国产产品在千亿级参数规模和多模态能力方面取得突破[9] - 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于2022年超过50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41.5%,为人工智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9]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挑战 - 技术成果转移转化通道不畅通,专利拥有量和年申请量排名靠前的主要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存在"重技术轻应用"现象[10] - 关键硬件(如GPU)和算法模型仍处于"跟跑"阶段,进口依赖度较高,产业链企业使用国产软硬件意愿不强[11] - 数据流通壁垒较高,产业数据标准缺失,公共领域数据开放共享程度不足,"数据孤岛"现象突出[12] - 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凸显,懂技术、会应用的人才缺口较大,劳动力技能不匹配风险加剧[12] 产业推进路径与重点方向 -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组织GPU、FPGA等关键硬件和深度学习框架等关键软件研发攻关,实现国产替代[13] - 在数字金融、无人驾驶、智能工厂、智慧农业等重点领域规划开放重大典型应用场景[14] - 聚焦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支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全流程智能化改造,探索"大模型+机器人"协同应用[15] - 建立数据分类分级利用制度,加大政务和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力度,建设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16] - 深化高校学科建设改革,设立更多"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加强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