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方颖:把坚持问计于民落到实处
经济日报·2025-09-23 08:04

五年规划的战略意义与历史成就 - 五年规划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工具,对于落实党的二十大部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1] - 从1953年起已编制实施14个五年规划,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从温饱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 - 规划体系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提升和人民生活改善[2] “十五五”规划编制的核心原则与方法 - 高质量完成“十五五”规划编制必须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将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统一起来[3] - 规划编制需加强调研论证,广泛凝聚共识,充分吸收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和基层经验[3] - 在“十五五”规划编制网络征求意见活动中,累计收到网民建言超过311.3万条,为规划提供了有益参考[3] 提升规划科学性的具体路径 - 需畅通问计渠道,健全公众参与常态化机制,建设统一高效的网上建言征集平台,实现全时互动[4] - 应善用数字技术,建设统一的社会治理数据资源平台,汇聚多源异构数据,提升政策的预见性和精准性[5][6] - 坚持系统观念,把握微观与宏观、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将社会关切有机嵌入目标体系与政策工具的整体设计[6] 历史实践与经验借鉴 - 地方工作期间领导制定的厦门15年发展蓝图、福州“3820”战略工程和浙江“八八战略”等成为经典范本[2] - 谋划福州“3820”战略工程时,开展了万人问卷、千人调研、百人论证,1627名干部完成367篇调研报告[3] - “十四五”规划编制首次通过互联网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具有示范引领作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