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地方专项债存偿还压力,国务院已出招
第一财经·2025-09-23 11:19
专项债规模与增长 - 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余额快速攀升 截至2025年7月末达约35.5万亿元 占地方政府债务总额比重约67% [2] - 新增专项债券发行规模从2015年约0.1万亿元跃升至2025年4.4万亿元 [2] - 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截至2025年7月末约52.8万亿元 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债务限额约57.9万亿元之内 [9] 偿债压力与风险成因 - 专项债偿债压力加大 部分原因为项目收益不及预期及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幅下滑 [1][2] - 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从2021年约9.4万亿元连续三年下滑至2024年约5.7万亿元 2025年前8个月同比下降1.6% [2] - 部分专项债项目因前期申报夸大收益、推进不及预期导致资金闲置及运营后收益不及预期 例如广东省涉及6.6亿元 山东省涉及49.95亿元 [3] - 专项债利息必须用财政资金偿还 不允许"借新还旧" 个别欠发达市县偿还利息困难 [3][4] - 2024年全年地方政府债券支付利息13542亿元 占地方政府广义财政收入比重约7.7% [4] - 2023年全国有10个省份专项债务付息支出占比高于10% 超出规定需启动财政重整计划的比例 [5] 风险化解与管理措施 - 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意见优化专项债券额度分配 向项目准备充分、投资效率高、资金使用效益好的地区倾斜 [8] - 允许对难以偿还本息的专项债项目依法分年安排财政补助资金 调度其他项目收入等偿还 省级政府承担兜底责任 [8] -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专项债券偿债备付金制度 严格落实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责任 [9] - 省级财政帮助市县垫付利息等措施保障了地方政府法定债务本息兑付 未出现过违约情形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