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关键矿产战略核心观点 - 欧盟正通过《关键原材料法案》加速推进关键矿产战略布局,旨在降低对外部资源供应,特别是对中国的依赖,并构建更具韧性的供应链体系 [1][2] - 战略目标为2030年实现关键原材料本土至少开采10%、加工40%、回收25%,且单一来源国年消耗占比不超过65% [1][12] - 2025年公布首批47个境内战略项目和13个境外战略项目,总投资约225亿欧元,覆盖锂、钴、镍、石墨等14种关键矿物的全链条环节 [1][5][19] 欧盟关键矿产战略的政策背景与目标 - 顶层设计为《关键原材料法案》,明确了17种战略性原材料清单和2030年基线目标 [11][12] - 法案简化审批流程,采矿项目审批最长不超过27个月,加工回收项目不超过15个月,并为战略项目提供融资优先支持 [13][22] - 战略动因包括破解资源对外依赖陷阱、抢占新能源产业链制高点、以及响应美西方“去风险”的地缘博弈逻辑 [15][16] 欧盟境内战略项目的具体布局 - 首批47个境内项目分布在13个成员国,涵盖开采、加工、回收环节,其中25个涉及矿山采掘,24个侧重原料加工,10个聚焦回收 [19] - 项目重点围绕电动汽车电池和可再生能源所需矿物:22个涉及锂,12个涉镍,11个涉石墨,10个涉钴 [19] - 典型项目包括德国Vulcan Energy地热卤水提锂项目(年产2.4万吨氢氧化锂)以及芬兰、波兰的镍钴冶炼与电池回收设施 [20] 欧盟境外战略项目的布局与特征 - 13个境外项目位于加拿大、格陵兰岛、哈萨克斯坦、巴西等资源潜力突出的国家和地区,7个位于已签署原材料伙伴关系的国家 [23] - 项目主要瞄准电动汽车电池所需矿产,10个涉及锂、镍、钴、锰和石墨等原料 [24] - 典型项目包括英国亨默登钨矿项目(预计满足欧盟30%钨需求)和乌克兰巴拉希夫卡石墨矿(预计满足20%电池级石墨需求) [25] 战略对全球关键矿产治理的影响 - 推动供应链区域化、多极化,欧美通过“友岸外包”策略构建相对独立于中国的供应链网络 [29][30] - 引发国际资源投资和贸易博弈加剧,大国竞相争夺第三国资源,资源国议价权提升 [30][31] - 全球关键矿产价值链可能呈现供应多元化与成本高企并存的特征,传统“原料-加工-制造”地理分离模式或发生改变 [31][32] 战略对行业与地缘竞争的影响 - 欧盟布局直指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及国防工业供应链,旨在削弱中国在电池材料(如电池级锂加工占全球55%)、稀土加工(欧盟90%依赖中国)等领域的主导地位 [16][34][37] - 可能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的竞争力,并促使中欧在高端产业链上形成双向脱钩趋势,各自构建完整体系 [35][38] - 短期内双方仍存在相互依存,在应对气候变化、标准制定、第三方市场合作等领域存在共同利益与合作空间 [39]
欧盟关键矿产百亿计划曝光,竟剑指中国?
虎嗅·2025-09-23 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