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基本面突破 - 中国创新药企研发能力获国际认可 出海授权交易进入爆发阶段 2025年上半年BD交易总额超600亿美元 已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1] - 行业头部企业进入盈利周期 商业化价值持续兑现 双抗 ADC 小核酸等颠覆性技术推动研发效率提升[1] - 国内药品市场创新药占比不到20% 发达国家普遍超过50% 存在巨大提升空间[5] 政策支持体系 - 国家医保局出台《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提出建立丙类药品目录 优化创新药医保准入等16条举措[1] - 医保支付改革和药监加速审批提供全链条支持 2025年上半年批准创新药43个[1] - 医保政策设立丙类目录为100多个创新药提供商保支付通道 2024年创新药医保支出达2020年的3.9倍[7] 估值与资金面 - 板块经历三年深度调整后迎来估值修复 2025年初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具备较高投资性价比[2] - 宏观流动性宽松和市场风险偏好转向科技成长赛道 资金大幅回流推动估值修复[2] - 海外交易估值体系存在重估空间 BD出海产品估值多数在1倍PS 实际拿到里程碑和销售分成后有望提升至2倍或更高[5] 技术领域机会 - ADC和双抗/多抗领域处于全球爆发前夜 有望在肿瘤领域接棒PD1和化疗的产业地位[6] - GLP-1类代谢疾病药物通过商业化快速放量展现统治力 口服剂型和长效制剂成为竞争焦点[6] - 基因治疗为治愈罕见病带来希望 具有强烈未满足需求的大适应症领域更具诞生重磅大药潜力[6] 国际化发展格局 - 中国创新药出海处于起步阶段 全球创新药市场规模约1万亿美元 中国BD项目数占比已提升至40%左右[5] - 海外授权呈现量价齐升态势 推动竞争从同质化仿制转向差异化创新[6] - 行业形成"头部集中+国际化加速"新格局 企业从依赖医保支付转向"医保+商保+海外收入"多元结构[7] 竞争优势基础 - 中国拥有14亿人口 临床研究推进速度显著快于海外[5] - 研发成本具有明显优势 在双抗 ADC等前沿领域与海外差距不大[5] - 人才回流 政策支持 资本市场助力和活跃的BD交易提供持续发展动力[5]
长城基金谭小兵:三重逻辑驱动创新药 看好ADC等细分领域
新浪基金·2025-09-23 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