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江“蝶变”提供了水污染治理的成功样本
南方都市报·2025-09-23 13:47
"广东练江曾一度水体黑臭、污染严重。在督察推动下,广东省下决心整治这一突出的老大难问题,昔 日的'黑臭河'已经变成了今天的'生态河'。"在9月19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 于会文举例说道。 于会文提到的练江,是潮汕人心目中的"母亲河",也曾经是一个巨大的痛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沿岸纺织、印染等产业快速集聚,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入 江,加上生活垃圾随意倾倒,环境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污染问题积重难返,导致练江生态系统迅速崩 溃,水体发黑发臭。最严重时练江水质连续多年劣于五类标准,部分河段甚至失去水体功能,鱼虾绝 迹。 母亲河成为黑臭河,委实让人不甘,但河流污染防治是全球性难题。在地方政府和民众持续努力治理的 情况下,练江仍然经历了长达20年的"黑历史",当地群众一度看不到练江重返清绿的希望,一些人甚至 认为"没办法治""没必要治"…… 事实证明,生态环境保护没有捷径,唯有压实责任,久久为功,才能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河湖长制不仅是名分之变,更是责任之变。各级河长成为河流的监护人,对水质改善负总责,压力传导 机制使治水从纸上责任变为肩上重任,从而有效解决了长期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