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练江“蝶变”提供了水污染治理的成功样本
南方都市报·2025-09-23 13:47

治理成效与现状 - 广东练江从过去水体黑臭、污染严重的状态转变为今天的生态河,呈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景象 [1][2] - 练江污染最严重时水质连续多年劣于五类标准,部分河段甚至失去水体功能,鱼虾绝迹 [2] - 污染问题积重难返,经历了长达20年的黑历史,当地群众一度对治理失去希望 [2] 污染成因与历史背景 -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沿岸纺织、印染等产业快速集聚,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江 [2] - 生活垃圾随意倾倒以及环境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导致练江生态系统迅速崩溃 [2] - 母亲河成为黑臭河,河流污染防治被视为全球性难题 [2] 治理模式与制度创新 - 治理关键在于制度创新,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为抓手,建立了省、市、县、镇、村5级河长体系 [2] - 河湖长制使治水从纸上责任变为肩上重任,有效解决了多头治水、责任虚化的难题 [3] - 坚持系统治理的科学思维,采用源头减排、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模式 [4] 具体治理措施 - 治理措施包括关停污染企业、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以及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4] - 不仅治理干流,还整治支流和排污口,同时修复生态,重建河流生态系统 [4] -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过督察反馈、整改督办、跟踪问效等机制形成了强大的外部推力 [4] 发展理念转变与影响 - 练江流域实现了从重发展轻环保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刻转变 [5] - 环境改善带动了区域价值提升,生态优势正在转化为发展优势 [5] - 实践证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可以相互促进、协同并进 [5] 经验总结与样本意义 - 治理经验表明生态环境保护需压实责任,久久为功,才能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6] - 广东治水的经验为全国水污染防治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6] -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利剑作用将持续推动各地守住生态底线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