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具身智能IPO热潮涌动:资本狂欢背后,规模商用仍任重道远
南方都市报·2025-09-23 14:17

行业IPO热潮 - 国内机器人赛道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刺资本市场,优必选作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于2023年12月29日在港交所上市,越疆科技作为协作机器人第一股于2024年12月23日在港交所上市 [2][3] - 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乐动机器人、卧安机器人等一批企业正排队冲刺IPO,乐聚机器人于2025年9月进行股改更名,被解读为冲刺IPO前的动作 [5][6] - 2024年深圳有34家机器人企业成功上市,数量居全国第一 [2] 企业财务与运营状况 - 优必选2024年营收约13.05亿元,净亏损约11.24亿元,亏损同比有所收窄,营收更多依赖政企订单 [2] - 越疆科技2024年营收约3.737亿元,毛利率达46.6%,净亏损约0.954亿元,其协作机器人赛道更接近规模化商用 [3] - 宇树科技2024年营收超10亿元,净利润约1亿元,凭借四足机器人在科研教育市场表现强势 [7] - 乐动机器人2024年营收4.67亿元,但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2024年亏损约5648万元 [7][9] - 卧安机器人2024年营收6.1亿元,亏损约307万元,亏损有所收窄 [7][9] - 博铭维机器人2024年营收2.49亿元,已实现盈利,净利率为16%,毛利率近50%,专注于管网特种机器人 [7][9] 资本市场融资动态 - 截至2025年8月底,国内机器人领域一级市场融资额已达约386.24亿元,约为2024年全年212.54亿元的1.8倍 [2][8] - 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相关融资超过50起,较去年同期不足20起大幅增长 [2][8] - 京东自2025年5月起在具身智能赛道开启投资,已完成对帕西尼、智元机器人等企业的六连投,蚂蚁、阿里、腾讯、美团等互联网巨头也在该领域密集投资 [8][9] 商业化落地挑战 - 大多数人形机器人仍停留在展演与示范阶段,协作机器人在工厂普及有限,家庭场景需求不足,资本热潮与产业落地之间存在矛盾 [2] - 人形机器人单台造价动辄数十万元,四足机器人成本在数万元到十万元区间,即便小批量生产成本仍高企,客户难以大规模采购 [14] - 不同应用场景对安全性、稳定性和智能化要求各异,通用机器人产品难以适应,企业需要针对性开发,增加研发和运维成本 [14] - 国内在核心零部件和机器人操作系统上仍存在短板,机器人产业所需的算法、传感器、执行器等多环节协同的生态闭环尚未形成 [14] 行业前景与争论 - 庞大的制造业市场、完整的供应链体系、政府政策支持以及AI大模型与具身智能的叠加效应,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化提供了沃土 [15] - 业内对商业化前景存在争论,有投资人退出部分人形机器人项目并对商业化表示怀疑,也有投资人认为机器人是大赛道,拉长时间看一定能跑出大公司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