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免费打卡”“私下服务”藏风险 法官提醒:爱美者谨防“美丽陷阱”
中国青年报·2025-09-23 15:28
行业营销策略 - 医美机构在开学季针对青少年推出营销活动,例如凭学生证做双眼皮享八折、大学生隆鼻按高考成绩1分抵1元 [1] - 行业存在以免费承诺为诱饵的促销模式,如成为品牌形象代言人并完成36次美容打卡即可全额退还13780元诚意金 [1] 行业运营乱象与消费陷阱 - 商家通过设置苛刻打卡条件、恶意阻挠履约等方式规避退款义务,例如以美容师请假、仪器检修、预约已满等不合理理由频繁拒绝消费者预约服务 [1][2] - 存在私下服务的违规操作,如医生提议在非医疗机构以低于诊所三成的价格提供水光针注射服务 [2] - 行业存在超适应症使用药品器械的风险,且对相关风险轻描淡写 [4] 法律诉讼与监管认定 - 法院认定商家以不合理理由频繁拒绝服务属于为自己利益不正当地阻止退款条件成就,判决其全额退还消费者13780元诚意金 [2] - 法院认定医生未在注册执业地点开展医疗活动且使用来源不明的胶原蛋白产品属违规操作,判决其赔偿消费者医疗费、残疾赔偿金等共计23万余元 [3] - 法官指出医美服务须在正规医疗机构由持证医师按诊疗规范操作,私下服务的产品来源和操作环境均无法保障 [3][4] 消费者权益保护提示 - 消费者需谨慎选择正规合法的医美机构与持证医师,防范免费承诺、私下服务等美丽陷阱 [2][4] - 建议消费者谨慎购买大额预付卡,充分评估自身需求和经济能力,并看清退费规则 [4] - 消费者应要求医美机构提供具体使用部位和详细风险说明以及替代治疗方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