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目标与行业前景 - 中国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到2030年普及率超90% [1][5] - 华为在《智能世界2035》中预测未来十年全球90亿人口将拥有9000亿智能体,实现人均100个智能体 [2][3] - AI智能体的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51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47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4.8% [16] 智能体技术定义与发展阶段 - 智能体被定义为能够感知环境并利用工具采取行动以实现特定目标的代理,以大模型为智能底座,具备自主感知、理解、规划、决策等能力 [4] - 业内普遍将智能体发展类比自动驾驶划分为L1-L5五个阶段,当前主流处于L3条件自动化阶段,可闭环完成任务但执行复杂任务时仍可能出错 [2][7] - 迈向下一阶段需解决自主学习与泛化能力、多智能体协作中的信息共享与任务并发执行等关键问题 [2][8] 企业布局与产品化进展 - 商汤科技自2023年起重点投入研发大模型工具调用能力,于2024年1月上线国内首个数据智能体产品"办公小浣熊",其智能体正从具备工具调用等能力向多智能体协作过渡 [5][7] - 汉王科技在2023年发布自研天地大模型后,开始在C端和B端用户部署智能体,未来将形成1-2个行业智能体标杆 [6][15] - 华为提出AI技术跃迁的落地载体是能将复杂能力转化为实际价值的AI智能体,未来十年智能体将成为人类最重要的协作伙伴 [1][4] 规模化应用挑战与突破路径 - 智能体规模化应用面临技术、标准、生态、安全等多方面协同突破的挑战,需提升感知学习和自主决策能力,并推动与传统系统的无缝对接 [10][11] - 企业关注智能体的计算速度、准确性、安全与可信赖性、数据隐私安全以及成本与效率的平衡 [9] - 价值释放的关键在于突破垂直领域壁垒、激活场景创新潜能、构建普惠服务生态,需在工业、金融、医疗等关键领域加速应用创新和落地 [12][14] 地方政策支持与应用场景 - 北京市对具有行业推广性的通用智能体按其调用算力成本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支持 [15] - 武汉市提出打造智能体应用矩阵,重点在工业、医疗、教育、法律等垂直领域加快智能体开发应用 [15] - 短期(2027年前后)智能体将在企业软件、智能终端等部分场景实现初步规模化应用;中期将深度融入各行业;长期将成为社会生活的基础要素和核心驱动力 [16]
智能体迈入L3时代,未来十年人均100个?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23 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