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旅居到长居,这些城市为了留住人有多拼?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23 19:04

旅居市场演变与驱动力 - 旅居概念从1.0时代的银发族季节性迁徙(冬南夏北)[8] 迭代至2.0时代,年龄特征和季节性被模糊,数字游民等年轻群体加入 [8][9] - 当前进入3.0阶段,特征是各地打造特色旅居IP,针对银发群体、青年自由职业者、文艺工作者等不同客群进行精准化竞争 [10][11] - 旅居群体显著年轻化,中国旅游研究院报告显示20至40岁旅居者约占60% [6] 区域政策与竞争格局 - 云南、贵州、海南、浙江等多地出台政策吸引旅居人才,从过去侧重康养银发群体转向老少通吃,希望将“过客”转化为经济增量 [4][5][6] - 云南发布《措施》从六大方面布局吸引旅居人才,并定下目标到2027年培育3000个以上乡村旅居重点村 [4] - 贵州贵阳发布指导意见旨在构建全国避暑旅居目的地,云南推动“15分钟旅居生活圈”等公共服务配套建设 [4][16] 市场规模与增长数据 - 2025年上半年云南省接待旅居客人280.3万人次,同比增长45.4% [4] - 旅居客人人均停留天数达91天,较2024年延长11天 [4] - 截至2024年底,海南省“候鸟”老年人超过100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比例高 [8] 旅居目的地核心竞争力转变 - 旅居选择标准从单纯依赖气候转变为综合考量成本、环境宜居性及公共服务配套 [14][17] - 房价成为关键因素,例如三亚住宅销售均价超20000元/㎡,而云南商品房销售均价为6538元/㎡,贵阳商品住宅均价在7000-8000元/㎡ [15] - 2025年上半年云南省外群体购房占比达33.5%,旅居人群是重要购房动力 [15] 产业与消费带动效应 - 旅居产业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去年昆明46个重点村客流量超千万人次,营业收入5.4亿元,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04亿元 [15] - 城市通过发展康养、数字经济等产业衔接旅居经济,如浙江安吉DNA数字游民公社汇聚上千名插画师、程序员等 [10] - 公共服务如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社区健康管理项目等成为留住旅居者的关键配套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