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重组市场整体表现 - “并购六条”落地一年来,A股市场已披露230单重大资产重组,一般性资产重组数量更多,市场呈现量增质变的新气象 [1] - 沪市新增首次披露重大资产重组交易111单,交易额超过3000亿元,数量已接近2022年初至“并购六条”发布期间之和 [2] - 审核效率显著提升,今年以来上交所已受理并购重组项目28单、重组委审议通过16单、注册生效15单,受理和审核通过数量均已超过去年全年,今年已注册生效项目交易金额及配套募集资金金额超去年数倍 [3] 并购交易类型与典型案例 - 交易类型丰富,涵盖产业并购、跨界并购、跨境并购、收购未盈利资产、收购拟IPO资产及私募基金参与并购等创新性案例 [2] - 出现多起千亿级体量并购案例,包括国泰君安吸并海通证券、中国船舶吸并中国重工、海光信息吸并中科曙光等 [2] - 产业整合案例突出,如赛力斯、三友医疗加强业务整合,芯联集成收购芯联越州实现补链强链,松发股份跨行业并购及至正股份跨境并购 [2] 政策导向与产业方向 - “并购六条”明确支持上市公司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及新质生产力方向进行并购重组以实现转型升级 [2] - 未来资本市场并购将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两大主线展开,重点领域包括数字经济、新能源与储能、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 [7] - 在先进制造领域,半导体、高端装备、机器人、航空航天等行业头部企业可能通过超大规模并购实现补链强链 [8] 支付方式创新与市场活力 - 支付方式灵活多元,除传统股份、现金外,广泛运用定向可转债、定增募资、并购贷款、并购基金等方式,有效激活市场参与主体动力 [5] - 科创板公司积极采用创新支付工具,如华海诚科收购衡所华威70%股份时综合运用股份、定向可转债和现金 [5] - 交易对价分期支付机制落地,如圣湘生物收购采用Earn-Out机制,重组新规将注册批文有效期延长至48个月,为支付节奏安排提供空间 [6] 市场参与主体与效率提升 - 上市公司并购积极性增强,推动多元化“易主”,国有资产、民营资本、私募基金等各类交易方纷纷现身 [3] - 企业积极响应政策,如狮头股份从披露预案到进入审核问询仅用约6个月,体现出政策支持下的高效率 [3] - 中介机构专业能力提升被视为提高并购重组效率的关键一环 [7]
“并购六条”激活上市公司重组动能 A股并购迈入量增质变新阶段
上海证券报·2025-09-24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