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表现与宏观经济背离 - 近期A股市场表现强劲与经济数据疲软出现背离,上证指数、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在7月1日至9月15日期间分别上涨12.1%、42.4%和33.6%,创近十年来新高[1] - 同期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放缓,6-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6.8%、5.7%、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4.8%、3.7%、3.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分别增长2.8%、1.6%、0.5%[3] - 分析人士指出本轮牛市主要受估值驱动而非盈利驱动,市场上涨约35%中估值水平提高贡献30%以上,企业盈利增长贡献仅1.7%左右[6][8] 市场上涨驱动因素 - 风险偏好回升是估值上涨核心动力,外部因素包括对关税战"脱敏"和美联储降息预期,国内因素包括人工智能等科技热点与"反内卷"政策带来的行业盈利修复预期[6] - 市场利率下行推动场外资金入市,三年期存款利率降至1.3%左右,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高达162万亿元,其中约33-60万亿元属于超额储蓄,引发"存款搬家"[9] - 科技板块表现突出,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明显高于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行业市值合计占比,市值前50上市公司中科技企业从18家提升至24家[8] 企业盈利状况与市场估值 - 企业盈利呈现疲态,A股上市公司及A股非金融板块中报净利润累计同比分别仅为2.42%和0.98%,较第一季度增速分别放缓1.23和3.53个百分点[6] - 当前市场估值较为合理,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重为2.49%,明显低于2015年峰值4.7%,主要指数市盈率、股息率等指标仍在合理区间[10] - 上证指数滚动市盈率已接近2016年以来区间上沿,估值继续上升面临压力,需要盈利改善来消化前期估值抬升[10] 市场前景与监管导向 - 分析人士认为市场上涨动能仍存,资金面、情绪面、行业发展及外围因素均有一定支撑,但持续上涨需要经济基本面有效改善作为支撑[10] - 监管层强调A股市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增强,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5.9%,较"十三五"时期下降2.8个百分点,引导市场向"慢牛"发展[11] - 建议投资者不要盲目跟风,将股市作为长期资产配置选项而非投机场所,完成从短期行为主导向长期投资的切换[11]
A股为何脱离经济基本面走强,这轮牛市还能持续多久?
搜狐财经·2025-09-24 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