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针对外媒关于“TikTok算法卖给美国”的报道,文章澄清其存在误导性,核心算法控制权并未出让,实际解决方案是基于“委托运营+授权使用”的常见跨国企业合规路径 [1][2][6] - 中美双方就TikTok问题达成的共识框架是:通过委托运营TikTok美国用户数据和内容安全业务、以及授权使用算法等知识产权来解决,算法作为受中国出口管制的技术,其所有权仍归属字节跳动 [6][7][9] - TikTok的应对策略为中国企业全球化提供了参考范式,即通过业务分离和利益绑定,在遵守当地监管要求的同时守住核心权益,从“出海”迈向“成熟全球化” [10][12][13] TikTok美国业务运营与控制结构 - TikTok全球及美国业务均未被出售,字节跳动通过其全资控股的TikTok美国公司运营美国业务,并始终掌握算法控制权 [2] - 为应对美国数据安全担忧,TikTok启动了“得州项目”,成立由TikTok美国公司100%持股的“TikTok美国数据安全(USDS)”公司,专门负责数据安全业务 [2] - 本次谈判的变化主要集中于USDS公司,字节跳动将保留其接近20%的股权,这使其仍是该公司的最大单一股东,所有权并未发生实质转移 [4] “算法出售”流言的澄清与法律实质 - 中方官方表态明确算法不可能出售,其使用许可是在“授权/许可使用权(license)”及“委托运营”框架下进行,并需遵守中国出口技术审批法律 [6][7] - 法律与商业实务中,“lease”(租用/控制)与“license”(授权使用)存在巨大区别,美方使用的“控制算法”、“重训练算法”等措辞更具政治话术色彩,意在渲染“美国赢了”的叙事 [7][9] - 算法等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仍归属中国,美方获得的是受限的使用权授权,类似租户可使用房屋但产权仍归房主 [7] TikTok解决方案的行业示范意义 - TikTok的策略为面临类似地缘政治、数据安全挑战的中国企业提供了参考:将数据安全业务本地化(成立USDS)与核心商业运营分离,既回应监管又避免控制权旁落 [10] - 通过引入本地股东、构建利润共享机制,将自身发展与当地经济利益绑定,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生态,有效降低政策风险 [10][12] - 委托运营是跨国企业在非母国市场的常规选择,如微软中国云服务委托世纪互联、苹果iCloud中国业务委托云上贵州,TikTok的做法是对此模式的合理沿用 [12]
美国打劫失败,TikTok、算法都不会卖
36氪·2025-09-24 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