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业与产业发展趋势 -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设置17个新职业赛项,体现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涵盖智能网联汽车装调运维、工业视觉系统运维、人工智能工程技术和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等领域 [1] - 大赛中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数字技术、新能源等赛项占比超过50% [2] - 新职业是产业变革和产业创新的产物,人工智能训练师、碳排放管理员等专业性较强的新职业为高技能人才提供新舞台,数字经济相关岗位打破传统职业边界 [2] 技能需求与人才结构变化 - 机电一体化等项目比赛难度加大,要求选手具备设备组装、电气连接、程序编写与调试等多方面能力,与企业自动化生产线高度融合 [3] - 参赛选手中博士、硕士、本科人数占比33%,高学历选手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前沿技术技能领域,反映技术技能融合发展大趋势 [4] - 大赛要求各代表团国赛精选项目选手中企业职工占比不低于50%,旨在助力职工创新创造并带动技能提升 [4] 行业人才需求与产教融合 - 注塑机制造商等企业需要大量精通数字化运维、自动化调试的现场工程师,存在显著人才需求 [5] - 《北京市新质生产力人力资源开发目录(2025年版)》显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5G-A技术研发与应用、人工智能产业的具身智能技术研发等18个核心领域人才紧缺程度最高 [5]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需求目录(2025)》显示四川医药健康、装备制造产业人才重度需求占比最高 [5] - 建议加强产教融合,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开设开拓思维类课程,搭建实践创新平台 [5] 技能提升与职业发展路径 -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项目考察选手在智能产线开发、生产管控、智能运维等领域的综合应用能力,需具备广阔知识体系和创新思维 [3][4] - 污水处理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需对AI调控等技术持续学习以适应趋势 [4]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全面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推动职业资格与职称学历比照认定,提升技能劳动者待遇和声誉 [6]
【聚焦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技能人才如何向“新”?
郑州日报·2025-09-24 10:56